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相对于一些宏大事项,如厕问题算不得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但却同民生息息相关,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市管理治理亦应关注诸如此类的细微处,这也是善治的题中之义。
深圳“两会”正在火热进行中,深圳每平方公里仅3座公共厕所的现实,遭众人大代表吐槽。
“前段时间,我去梅林农批市场买东西,一时内急找厕所,但到处都找不到。最后,往返走了1000米才解决。真是要了命了……”人大代表王玉梅在分组讨论中用自己的一个亲身经历作为发言的开场白。据统计,梅林农批市场每天商户从业人员约8000人,人口流动密度3到4万。但如此大的人员密集场所,能用上的公共厕所却只有两个。王玉梅说,市场拐角有一个厕所,但卫生状况欠佳。此外,就只能跑到北环大道加油站,十分遥远。
类似王玉梅的经历,恐怕许多深圳人都有过,在深圳若突遇内急,想就近如厕确实不容易,加油站门前排队上厕所的并不少见。有数据显示,深圳全市公厕总体数量约2600座(含社会公厕),勉强达到国家住建部基本要求。而同样是一线城市,北京的公厕数量为2万座左右,人均半径为500米;上海是9000座,人均半径350米;苏州排第三,数量为5600座,人均半径为600米,而深圳只能排在全国第19位。这样的数据对于一座正致力于国际化的现代都市来说,显然有些尴尬。
2013年,《深圳市公共厕所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其中规定银行、机关单位、汽车站等15类公共场所配建的厕所应免费对公众开放。但实际执行情况却未尽如人意,一些政府机关厕所大门紧闭,一些银行厕所有保安把守,直到今天,许多内急的深圳人依然会为找不到厕所急得团团转。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大城市如厕难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欧美国家的公厕修建多为商业机构参与而非政府全资投入,收费也相对昂贵,如在赫尔辛基,如厕费就高达1欧元。当然也有例外,譬如德国就要求城市繁华地段每隔500米应有一座公厕,一般道路每隔1000米应建一座公厕;整座城市拥有公厕率应达到500到1000人一座,当然,这些公厕基本上都要收费。
就深圳的财力而言,出资修建公厕本身恐怕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在哪儿修、怎么修才是关键。一方面,同垃圾回收站一样,容易遭到附近居民抵制,选址令人头疼;另一方面,深圳土地面积狭小,寸土寸金,要挤出大量公厕用地也并非易事,采取强制性措施未必合适。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引入市场机制,采用政府投资与商业机构参与相结合的方式,或是可行的方式之一。
人有三急,如厕第一。相对于一些宏大事项,如厕问题算不得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但却同民生息息相关,甚至关涉到人们对城市的评价。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市管理治理亦应关注诸如此类的细微处,这也是善治的题中之义。
来源:深圳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