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那些不说“谢谢”的,我就不说了。
但偏生有些人,不仅不说“谢谢”,回头还问我:“怎么这么少?”
还有的,拿了我红包,跑到群里去晒:“万总,你怎么给4.19这么少啊,应该给419才对啊,心里不爽啊,没想到你这么抠。”
别的不说,这下好了,那些给得比这个红包少的人,一下子我全得罪了,事实上,我只是随便摇到的一个数字而已,你摇到多少就多少——你摇到1块以下,我会重新摇。
我时常见到这样的人,动不动就你应该这样,不应该这样。比如“两个人出去,男人应该买单”、“女人不做家务要她干嘛”、“情人节不是都应该送花送巧克力的吗”……
男女交往中,没有什么应该不应该,很多的应该,都是“你认为的应该”或者“别人这样,所以你经过比较,你觉得他也应该”,但是,一旦放到单独的行为个体来看的话,没有什么应该不应该。
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情人节还没有被商家渲染得这么厉害,所以,在情人节不送礼物很稀松平常,我也没见哪位谈恋爱,因为情人节不送礼物而有所怨言。
直到后来,情人节由商家炒作变成一种风气以后,很多人就开始作为比较:你看,某某某她都收到了礼物,我却没有,我比她哪点不如了?我很寒心。
是的,很多时候,是虚荣、贪婪、嫉妒在作怪,你把这个因素单独拿出来,不跟任何人比较:情人节就应该送礼吗?
没有,你也知道,只要爱对了人,天天都过情人节。
他情人节送给你礼物,固然值得开心,他没送,也不要太失望,作为一个成年人,不要随随便便对这个世界说失望。他不送你礼物,你并没有损失什么。
我看过一对夫妻,老公经常被老婆骂成狗,哪怕在公众场合,下属都在,也毫不给面子。老公每次态度都很好,总是笑笑,哄着她:别生气别生气。老夫老妻几十年,每逢情人节买花,圣诞节吃晚餐,生日自是不必说。
所有的钱也全部放在老婆那儿,要钱用,就向老婆申请,每次都要汇报,花了多少钱,用在哪些地方。
看上去,男方很亏了,我仔细观察,其实不是这样。
家中里里外外,老婆都打点得很好,不仅仅是公司,还是家里,都由老婆来操心。大到公司走向,小到今晚吃什么,老公只用好好工作,下班拖地、洗衣就行了。
钱方面,老公也不用操心,都由老婆一手打点。
在我看来,这两个人都有太多不应该的地方,但偏生,两人就是相处得来——男女交往中,更多的是需要包容与体谅,而不是“应该”。
一个人来到社会里,必将跟在学校里所见到的不一样。
在社会里,一是一,二是二。你喝口水,2块钱,你要上厕所,请买纸巾,1块钱一包。你钱包丢了,在街上低头哈腰向过路的人讨一块钱搭车回家,别人斜眼望过来:骗子。你工作了十几年的老板,忽然有一天把你辞掉,因为你已经老了、干不动了。
一切都是清清楚楚,没有太多情面好讲。
人在这样残酷的社会环境下,容易变得贪婪、自私、虚荣,以获取他们所谓的”安全感“。越贪婪、越自私、越虚荣,则越容易对这个世界失望。越失望,则越需要安全感,那么胃口就变得越大,如此循环,最后堕入一个万劫不复的深渊。
其实你想想,我们年轻的时候,都是很快乐的,因为很知足。我记得我小的时候,有一天晚上,我哥从一个塑料罐子里,掏出17粒大白兔奶糖给我,临走前嘱咐:省着点吃,只有这么多了。
然后我就数着那些奶糖,边看着《新白娘子传奇》,边一颗颗地吃,如是这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晚上。
当我长大以后,我再也没有因为几颗糖而开心过。
我以前读过一个故事:A每次发了鸡蛋都给B吃。开始B很感谢,久而久之便习惯了。习惯了,便理所当然了。于是,直到有一天,A将鸡蛋给了C,B就不爽了。她忘记了这个鸡蛋本来就是A的,A想给谁都可以。
人生就是这样,经常一个问题绕来绕去,就忘记了问题出发的地方。
一个人,一个成年人,一个经历过世事沧桑的成年人,最起码应该懂得一点:在这么现实这么残酷的社会里,如果不是心怀目的,别人对你每一次的好,都是来之不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