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42|回复: 1

[转贴] 英雄梦

发表于 2016-2-6 08:29:1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我觉得很多人少年时都做过英雄梦,我也如此。小的时候经常坐在大街上看露天电影,影院虽然简陋却让无数少年燃起英雄情怀。每当看完一部打仗题材的电影,第二天大街小巷穿梭的小孩都会头戴小灰帽腿扎绑腿,手里拿着各式各样的棍棒相互追逐着,大家一夜之间好像都成了抗击外族侵略的英雄。不管老师和家长如何解释,大家的英雄梦依然可以燃烧半个宇宙。
  
  即使后来上了中学,那些看似幼稚的英雄梦依然在心中占据半壁江山。只是在英雄梦中除了经常出现王二小、董存瑞、罗盛教和张思德雷锋,比尔盖茨等等之类的经济精英们也时常在梦中出现。在揪着绒绒的小胡子时常想:如果不能成为一呼百应的豪杰,成为集团老总也不枉此生。
  
  不知不觉中人已然长大,虽然有时会笑小时候的天真烂漫,可还是会时而设想假如现在有外族入侵自己该怎么办。只是想归想心里不会那么认真了,即使看了让人心情澎湃的科幻片也只是激动一时而已,心里羡慕科幻英雄可不会内裤穿外边的。那时也会想,我是不是可以打造一个中国的科幻英雄,年青人的心总是无比宽阔的。特别是后学生时代,一副破旧推新的面孔,看什么都那么不顺眼,看谁都是一身刺儿,什么地方都需要修理。
  
  毕业后社会课堂上得自己晕头转向,等认清了方向,那些激情燃烧出来的梦想化作一道道彩虹升空而去,留下的只是一步一步地测量人生漫漫长路。回想当年的狂热,心中不免有些惭愧,有时会想:如果有些坚持下来,生活会不会发生彻底改变。也许这样想才真正是幼稚,人需要改变的是将来不是过去,过去经常做英雄梦,现在还是如此,只是不再是天马行空的英雄了,而是能使家人幸福的当家人。
  
  人老了,激情不在,英雄情怀有些淡了,英雄形象也有天上降落人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9 16:24:31 | 查看全部

让鸡蛋飞         作者:李开周

北宋书市上有一本小册子,名曰《物类相感志》,专讲各种生活小窍门,例如怎样辨别香油真假,怎样辨别桐油真假,点茶的时候怎样用食盐激发甜味,炒肉的时候怎样用蛋清锁住水分,等等等等,其中好多方法到了现在仍然用得上。

    辨别真伪和烹调方法都属于实用型的小窍门,这本书里还有一些不实用的小窍门,平常过日子用不到,完全是为了好玩。

    例如这一条:“鸡子开小窍,去黄白了,入露水,又以油纸糊了,日中晒之,可以自升起,离地三四尺。”在鸡蛋上钻一个小孔,倒出蛋清和蛋黄,灌入露水,用油纸把小孔糊住,放到太阳地里晒,晒到一定程度,蛋壳会从地面上飞起来,能飞三四尺那么高。

    我把这条内容讲给我媳妇听,我媳妇不信,说我夸大其词。为了证明古人诚不我欺,我开始做实验:

    土鸡蛋一枚(后来发现只要是鸡蛋就行,不必非用土鸡蛋),用刻章的小刀在蛋头上钻一个小圆孔(让鸡蛋大头朝下,左手握蛋,右手握刀,刀尖紧紧抵住蛋壳,慢慢转动鸡蛋,刻出—个小小的圆圈,轻轻—捅,圆孔就有了),拿根竹签探到蛋壳里搅动一番,把蛋黄搅碎,把蛋黄蛋清倒出来,把蛋壳洗净晒干,灌入少量白开水(这个季节很难搜集到露水,所以用白开水代替),用胶水和一小片保鲜膜粘牢圆孔,放在露台的无风处暴晒。

    头一天,蛋壳纹丝不动,第二天下午两点半,三十多度高温,蛋壳里的白开水可能开始迅速蒸发,变成一大团水蒸气,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动能,拱着蛋壳往上跑,果真飞起来了!蛋壳离地大约五公分,又歪歪斜斜落下来,然后再飞再落,持续了二十多秒。

    实验做完,蛋壳不要扔,撕掉保鲜膜,对着蛋头上那个圆孔吹一吹,只要口型对头,蛋壳会发出悦耳的筒音,就跟吹损一样。如果吹奏的节拍是三短一长,每吹四下为一小节,则蛋壳发出的乐音是这样的:割割割谷,割割割谷,割割割谷……那是北方平原上一种候鸟的鸣叫声,这种候鸟的学名叫做“四声杜鹃”。

    我想,以后我们家再有雅客上门,我就请他(她)吃炒鸡蛋,完了看蛋壳升天,听四声杜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