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49|回复: 0

企业创新也需要跨界

发表于 2016-2-8 21:39:2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从上小学开始,中国人就进入了漫长的“应试”生活阶段。大学生毕业后进了企业,如果还是继续接受灌输式的培训,用不了几年,这些人就会分化成两种人:一种是听话的“小绵羊”,另外一种就是叛逆的“自由人”。前者可以在一家企业混下去,后者往往是跳槽离职。许多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纠结,最后成了“废人”。要知道,目前中国的学校培养出来的人都是“半成品”,需要企业进行精加工才能成为合格的“成品”。

    当企业家和高层管理人员抱怨员工缺乏创新意识、工作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员工会变成这样?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到哪里去了?不是中国人没有创新意识,也不是中国人没有创新能力,而是环境把他们的创新意识给摧残得所剩无几了。这些年我一直从事管理咨询和培训,有些企业在邀请培训师做培训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要求,希望老师能讲一些客户所在行业的案例,表面上看这样的要求无可厚非,其实这种要求折射出了企业领导或人力资源总监思维的误区。

    要知道,讲师不可能熟悉各行各业,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能力根据客户的要求去做订制。据我所知,很多按照客户要求去订制的讲师最后都会死得很惨,因为一个讲师面对比自己经验丰富得多的“业内人士”,讲某个行业的案例,无疑是“关公面前耍大刀”。那么,为什么企业会提出这样的“无理要求”呢?

    首先,这是急功近利的思想导致的。企业希望通过培训,让员工马上改变思想,改变做法,把老师讲的东西马上用在实际工作上,而本行业的案例最直接。要知道,培训既涉及思想观念的转变,又涉及工作技能的提升,不可能马上见效,需要消化与吸收,就像人吃饭一样,也是需要时间去消化吸收的。

    其次,是抄袭模仿的思维模式在作怪,大多数中国企业还处于抄袭模仿的阶段,所以习惯了跟在别人后面走,看看别人做什么,自己也去做什么,谁成功了就跟着谁学。结果呢?重复建设,恶性竞争,产品同质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很多行业都变成了微利行业。

    最后,行业内的案例往往都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还上升不到有理论依据的经典案例。要知道案例不是随便讲一个故事,而是要有严谨的逻辑,坚实的理论基础,多年实践验证的结果做支撑,经得起推敲。即把一个看似简单的故事,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和层次,启发人的思考,并从中悟出深刻的道理。所以案例不应当侧重于“术”,而是应当侧重于“道”。

    要知道,创新来自于质疑,来自于对现有产品、现有服务的不满,来自于发掘消费者未被满足的需求。所以,企业迫切需要的是“跨界学习”,即把其他行业行之有效的做法嫁接到本行业,并根据本行业的特点进行“微创新”,从而实现A+B=C。别忘了中国那句老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来源:价值中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