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2-8 21:47:23
|
查看全部
自1992年上市以来,利丰贸易经历了六个“三年计划”,总体而言取得了成功。其实,利丰的“三年计划”自1989年私有化时已开始实施。经过三年时间,利丰完成结构重组计划,将集团的贸易业务分拆上市。上图是历次“三年计划”的具体目标及实现情况。
独特的组织架构:大恐龙变小快灵 贸易公司具有不同于其他行业的超级灵活性,100人规模的公司已算中大型贸易企业,超过5000人的利丰贸易,如何克服尾大不掉?利丰寻找到一个真正“以顾客为中心”的解决方案,以部门为基本运作单位,尽可能令整个部门集中服务一个客户。整个公司有上百个单位,各自组成盈利中心,由不同的企业家管理他们擅长的范畴,满足香港人“人人都想当老板”的企业家精神。从管理学的角度看,这是一种很扁平的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及竞争力,正如冯国经所说,这是一种“即插即用型”的组织结构。
在企业管理中,冯国经、冯国纶兄弟极为重视以客户主导,高度重视企业家精神。他们的这些管理哲学形成了利丰独特的企业管理架构和管理机制:
第一,建立灵活而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营运架构
1973年上市以后,利丰逐渐建立起以客户为中心而不是按地区划分的组织营运架构。目前,利丰拥有超过250~300个分组专注于特定的客户需求,每个分组的运作就像一个独立企业,分组经理拥有充分的决策权以满足顾客快速变化的需求。1998年,冯国经在接受美国《哈佛商业评论》采访时,对利丰所建立的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营运架构曾有一个清楚的说明:
“我们公司的基本运作单位是部门。我们尽可能令整个部门集中服务一个客户。我们也会把较小的但有相同需求的客户集中在一起,并成立一个部门只为他们提供服务。例如,我们有一个名为‘主题商店’的部门专门为华纳兄弟商店(WarnerBrothersStores)和雨林咖啡馆(RainforestCafe)之类的客户提供服务。
这种围绕客户而建立的组织结构十分重要,因为我们的目标是为每个顾客度身定造一条价值链。
“因此,以顾客为中心的部门是我们公司组织架构的基础。来看看Gymboree部门,这是我们最大的部门之一。该部门经理廖瑞霞和她部门总部的人员拥有自己位于香港利丰大厦内的独立办公室。如果你经过他们的办公室,你会发现,大约有40人全神贯注地为Gymboree工作,通过每张办公桌上的计算机软件直接与Gymboree联系。全体职员被分成几个专门小组,分别负责技术支援、审批销售、原材料采购、质量保证和船运工作。由于Gymboree从中国内地、菲律宾和印尼购买大量产品,因此,廖瑞霞会派驻小组到上述国家的公司分支机构。在与公司有贸易往来的26个国家或地区中,她在其中的5个地区均拥有自己的小组,而职员是由她自己聘请的,这样,如果她需要从某一个国家(如印度)进货,该处的分支机构就会帮她完成。”
第二,建立有利于发挥创业精神的企业营运机制
作为一家具有轻型资产特性的大型贸易公司,利丰集团获得迅速发展的关键有两点:其一是在快速多变的国际市场环境中如何能保持灵活、有效的运作;其二是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并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的创业精神。因此,利丰在公司组织架构的设计方面,以规模细小的产品部门为基础,并重视创业精神的发挥。每个部门约经营2000万至5000万美元的业务,并由一位具有领导才能的企业家来负责管理,这位领导人会像管理自己的公司一样来管理这个部门。
冯国纶说:“我们称这些分公司的经理们为‘小尊荣’(LittleJohnWaynes,是一个著名的美国好莱坞演员,经常扮演具有勇气和爱国精神的人物)——他们总想到外面用枪打坏蛋。他们不愿意待在这里(指办公室)签署类似支票的东西,并且拥有市场营销的经验——他们不是行政人员。”用冯国经的话说:“我们所聘请的那些人,他们若不在利丰工作的话,便会开公司经营自己的生意。”正如哈佛商学院案例《利丰贸易》所指出:“(利丰)大部分顶尖的贸易员工——事业部经理、产品组别经理和执行董事——都有能力建立自己的贸易公司并与‘利丰贸易’竞争。”因此,利丰必须设计一套有效的营运机制去留住这些经理,并发挥他们的创业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