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84|回复: 1

新华时评:景区“拥堵红线”不能成摆设

发表于 2016-2-14 21:11:3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新华社合肥2月14日电 题:景区“拥堵红线”不能成摆设
  新华社记者张紫赟
  春节期间景区拥堵成为网上最热的话题之一。有游客反映,年初三黄山风景区拥堵不堪,1小时路程走了5小时,直到晚上八九点,仍有不少游客滞留山上,一场休闲度假之旅变成累心之旅。其实,不但这个春节长假,景区拥堵已经成为一种假日病,严重影响国人出游体验。若要留住游客脚步,提升休闲质量,国内景区应当提升人流预警与疏导能力、优化应急措施;相关部门应加快优化假日制度安排。多管齐下,让游客假日体验迈上新台阶。
  假日旅游原本为放松心情,如果景区敞开“大肚”超负荷接待,游客往往会疲惫不堪,甚至诱发不安全因素。孩子哭、大人叫、老人喘,摩肩接踵,只见人头不见景,游人哪有心境去欣赏好山好水好风光呢?况且拥堵之下,隐患重重,一旦发生踩踏或者其他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根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各大景区应核算出游客最大承载量,并制定相关游客流量控制预案。按理说,如果所有景区都能本着“舒适游”的原则科学核算,将游客数量限定在最大承载量之内,并且不打折扣完成实时监测、疏导分流、入口调控等流量控制流程,景点严重拥堵应会有所减轻。可现实是,对于一些著名景区,单日最大承载量的红线已经沦为摆设。
  如果说拥堵前的预警与分流考验景区的科学管理能力,那么拥堵发生后如何疏导人群则拷问景区应急服务能力。显然,目前多数景区在这方面应对能力仍显不足。例如游客反映的景区服务人员疏导不力、缺乏解释等,这往往会导致游客在拥堵环境中产生更多不满。
  随着我国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消费正呈现“爆炸式增长”。短期看,国内景区应当重视优化升级管理水平,充分利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有效监测、分流、调控人流量,为提升旅游品质、加快旅游业供给侧改革夯实服务基础;长远看,消除景区假日“拥堵病”,还应切实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通过更多错峰休假的探索,分流和缓解“集中式”休假带来的资源和空间紧张,让百姓出游感受更美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8 18:19:15 | 查看全部
感谢分享,楼主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