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淄矿集团严寒中交出温暖答卷     行业寒冬里寻觅一丝暖意。日前,笔者在山东能源淄矿集团了解到一些情况。“面对煤炭市场剧变、煤价断崖式下跌的严峻形势,我们及时转变发展着力点,向内看、强内力,率先推行市场化运营机制,创新实施轻资产等商业模式,实现了企业的强筋壮骨。”淄矿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孙中辉开门见山地说。
为了抵御严寒,集团把“均量”作为优先追求的目标,确立“人员零增长”策略,逐步完善起了以“轻资产、精用工、市场化、结构优”为主要特征的内涵发展模式,依靠内生动力抵御了外部市场冲击。
针对煤价递阶式下降的沉重压力,集团牢固树立“降本跑赢降价”的目标导向,综合运用多种手段,精耕内涵、深掘内潜,靠降本弥补了降价损失。唐口煤业、亭南煤业两矿坚持“大矿穷过”,深化修旧降本、利废增效举措,严格控制成本支出,吨煤完全成本同比同口径降低43.7元和52.4元,发挥了主力矿井的支撑作用。岱庄煤矿狠抓“四项费用”控制,吨煤完全成本同比同口径降低99元,对冲降价比例达到94.5%。
不背沉重的人员包袱,实现企业轻装上阵。集团持续深化“两规范、两清理”,锁定进口、敞开出口,以内部富余人员置换非在册用工,先后转移分流人员740人、清退非在册用工1311人,最大限度减少了用工数量。他们加强组织机构改革,全面推动机关部门与区队整合,各单位累计精简机构94个、整合区队45个,分流管理人员987人。同时,他们依法稳妥推进到期井下合同制人员终止合同工作,人工成本同比下降30.1元,降幅28.9%。
把创新作为企业打开度危求进的“金钥匙”。集团组织召开了全员创新增效会议,着力完善创新机制和平台建设,以机制引导和经济杠杆激发了全员创新动力和创造潜能。他们成立了集团公司风电技术研究所。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先后成立44个研究所、95个创新工作室、58个劳模工作室,为各类创新人才搭建了广阔舞台。同时,他们建立技术、管理“双通道”成长机制,激发了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创新的积极性,有197名专业技术人员获聘不同层次的任职资格。      2015年,集团累计完成科技投入3.1亿元,完成自主创新项目1000余项,通过创新增效8亿元。其中,唐口煤业突出提升系统优化、支护工艺改进等重点,先后攻克95项技术难题,增效1.4亿元。亭南煤业围绕采煤工艺优化、瓦斯抽采利用等重点课题,累计完成创新项目150项,增效1.2亿元。
“刚刚过去的2015年,完成销售收入265亿元,销售收入、利润同比分别增长5%和11%。”孙中辉说。这是一份合格的答卷,带着一丝暖意……(弋永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