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7|回复: 1

院士剖析炼化工业生产“脾胃不和”

发表于 2016-2-15 21:33:5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炼化工业生产过程中,如果发现了故障隐患,有了危险而不停车,其后患无穷;可如果出现了故障又不管风险大小一律停车,则可能会损失上千万元。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教授高金吉称之为工业流程中的“大傻”。

    在13日中国工程院举行的高端机械装备智能化及在役再制造论坛上,高金吉以
压缩机
组运行为例,指出了我国炼化工业存在的“机组与过程始终不和谐”的问题:设计不匹配,大马拉小车,设计时不考虑苛刻多变工况环境。总结了生产流程中存在的无智能调控、运行不适应的“五大傻”现象:

    一是不管过程中需要多少,全部满负荷供给,多余的回流或空放;二是不论入口负荷怎么变化,即使发生失稳,结构及运行参数都不变;三是过程异常,工况可能发生事故和误操作,但仍开启或继续运行;四是出现故障不管风险大小一律停车;五是出现故障苗头,只要参数或结构略作改变即可抑制故障发生,但不管不顾任其发展。

    在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时,高金吉认为:许多单位在设计、选型、订购装备时片面追求产能预留和设备设计效率而忽视与生产过程的匹配,造成“大马拉小车”和运行工况远离设计工况;许多在役装备缺乏健康能效监测和智能调控系统,不能监测预警故障,装备的运行状态也不能依生产负荷改变而自适应调控;企业设备管理部门只负责维修和安全,节能部门只重视工艺系统节能,不重视装备运行能效监测
评估
和节能考核;国家缺乏在役装备运行能效的监测评价体系和考核制度,尚无相应的法规和技术标准。

    为此,中国工程院已于2013年设立了“我国高端能
源动力
机械健康能效监控智能化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国内一些研究机构也开发了一些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机械健康监测预警和健康管理系统,像机泵群的网络化智能监测诊断系统、故障自动诊断专家系统等,在宏观管理、智能监测与诊断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日报北京1月13日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4 07:19:52 | 查看全部
感谢分享,楼主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