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2-15 22:23:43
|
查看全部
另外两个高,我们知道央视中央电视台的招投标取得开门红,世界一片经济箫条,美国华尔街日报被收购,经营很困难的情况下,咱们中国电视媒体广告费用一路高歌,央视也是代表中国特色的市场特点。但是它的高收入意味着我们企业作为大众产品销售来讲,如果没有独到的创新,会出现什么,你的品牌宣传成本非常高,我们孙总编比较仁慈,今年发展面临很多挑战,但是他不提高广告费。
另外一个高渠道成本,中国的渠道可能从今天科特勒先生,可以说很多年就认识也是老朋友了,科特勒先生如果深度了解市场营销问题,不是简单对消费者的教育和培养问题,重要你是怎么掌握市场的资源和渠道的管控。我记得大前年,在黄光裕事件没有出现之前,我一个客户,黄光裕在每年国美要开年会,在上海开年会,那一年黄光裕什么原因,不知道,剃了个光头,有点像蒋介石,所以各个企业老板像朝圣一样参加国美年会。我的一个朋友跟我说,参加国美那个会,端起那杯酒心情很沉重,成本非常高。他说现在和国美、苏宁类似这样的渠道几乎做不下去,非常痛苦,做还是不做,两难选择。后来我说这样,找找好朋友,找秦朔,找《第一财经日报》,夜访《第一财经日报》诉诉苦,听听媒体声音。我觉得《第一财经日报》还是比较有良知的媒体,虽然做商业的媒体,但是是有良知的商业媒体,那天晚上这个朋友到了《第一财经日报》,刚好秦朔在职夜班,讲着讲着原材料暴涨,作为一个小镇的一个公司,人力资源成本要提高,但是做生意离不开国美、苏宁这些渠道,在成熟市场你不利用这个渠道不行,但是我很痛苦,我怎么办,这位朋友,说着说着泪掉下来了,秦朔深受触动,我说中国民营企业为国家交税也好,为国家解决就业也好,他是中华民族工业复兴的希望,制造业是中国工业发展的脊梁,如果制造业在中国这种艰难的生存还谈什么国际化,家门口就没法做生意了,谈国际化有何意义。所以当时我说,不但国家倡导和谐社会,我认为要倡导和谐商道,不能做商业渠道霸权。后来《第一财经日报》连夜,值班两个编辑连夜采访,了解中国商业环境的新情况。《第一财经日报》连篇报道关于呼吁中国的和谐商道问题,今年才仅仅两三年的时间,我们知道行业的起起伏伏,高渠道成本,一个是企业的困难,但另外一个就是渠道自身毁灭的开始,如果你做一个渠道,创造高成本的渠道,就意味着离你的灭亡被替代开始,这就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再一个两低,低回报,低回报利率比较薄,我服务的一个企业,这两年发生了很好的业绩,为什么,对手出了问题,对手内部内乱调整,这个行业一直打价值战,毛利迅速回升。但是等这家对手人事调整,重新操起价格战,今年的均价,这家公司销售均价又低于2008年,毛利下降,毛利下降企业没有利润,就像大海退潮一样,一切问题暴露出来。
另外一个问题低效率,效率低,企业面对这么复杂的市场,整体效率是低的,回报率管理比较粗放。再一个就是现在中国随着刺激投资的政策,我们看到中国可能又进入新一轮的过剩经济。因为我们在九十年代后期,我们就出现了中国一轮的生产过剩出现中国营销的在九十年代出现,所谓的有卖方市场导买方市场,那个阶段我经历过,很多企业还没明白就被打倒了,现在又有新的一轮过剩开始。
因为我们巨大的产能在出口这方面遇到了阻力,内销所有的OBM、ODM厂都想做品牌、做渠道。再加上现在高房价,很多吸金术,对消费品的有效消费和有效需求我觉得下一步很有可能产生不确定。这是我在跟大家交流的时候首先谈到这种感受。
遇到这种困难,我做营销,我们做企业,我们现实主义者,我们不能回避事实,我们要生活,我们要让员工有饭吃,企业经销商发展有钱赚,怎么办?八九年我就干了这个话,如何破解营销的困局、危局。今天上午秦总讲到4P问题,中国营销体系整体竞争力,我提出竞销体系的整体竞争力问题,这个竞争力什么,三要素,一个是品牌竞争力,一个是渠道竞争力,一个是产品竞争力。可能挑战最大的是渠道竞争力。如果一个企业进行营销变革,我大概做一个归纳,一个中心围绕品牌两翼,一个品牌,一个渠道,在品牌和渠道这些内容上深远这些年做了很多工作,品牌有没有价值坚守、准确定位,产品你有没有做认真的需求研究,概念提炼,价值诉求,创新设计、产品命名、产品定价,光围绕产品我想就有很多工作要做。渠道这块,首先现在渠道业态复杂决定了商业模式的变化,渠道的业态设计,价值链体系变化,区域组织的设计,终端体系和信息系统,要想把这个企业的营销竞争力做好每一项都是基本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