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目前,红河州城农网建设工程已经全面铺开,项目施工进入关键时期,任务十分繁重。为了解无电人口通电工程的建设情况,记者于10月18日前往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农网建设施工现场采访。
金秋的红河大地,秋高气爽,阳光灿烂,到处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我们乘座的越野车,经过5个小时的颠簸,终于来到金平县电力公司,在公司副总工程师刘家林的陪同下,我们又马不停蹄地来到金河镇闸门村委会,在李家寨村口一棵高大挺拔的攀枝花树下,一群电力工人正在用绞磨机将10米长的电杆拉上山顶,据施工队队长陈兴富介绍:目前,施工难度最大的是变压器、电杆等物资的搬运问题。虽然只有30户苗族人家的石庄村,却分散在远近不一的5座山上,由于公路边到山顶坡度大,人工无法搬运,只有靠绞磨机,工人们先把绞磨机拆开,搬上山后再进行组装。好不容易才把不足1200斤重的电杆拉上山顶,但还需要组织30人的队伍,花上一天时间才能将电杆抬到石庄村,一棵电杆的二次搬运费高达3000余元。为了赶进度,抢工期,工人们披星戴月,每天六点半就起床,后勤人员把午餐送到工地,天黑才收工。
10月19日大清早,我们一行又前往到勐拉乡麻窝村了解无电人口通电工程的进展情况,当车辆行驶到凹塘村后山,远远看见一辆运输电杆的大卡车被困在崎岖难行的山道上。记者与路边的一村民交谈得知,由于前几天连降暴雨,造成山体塌方,道路被拦腰切断。负责金平地区无电人口工程施工的红电总公司配电管理分公司项目经理李福有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我们项目部于昨晚已经组织了20多人的道路抢修队伍,连夜奋战了13个小时,道路很快就要恢复通车了。半小时后,我们紧跟运输电杆的大卡车继续前往麻窝村。
采访中,今年28岁的麻窝村村民小组长吴松告诉记者:我们村222户,1125人,由于山高路远,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一直到现在还没用上电,祖祖辈辈靠点煤油灯过日子。他们家一个月最少要买5斤煤油,每月要花近30元钱。一直蹲在记者身后的村民陶伍接过话茬:我们一家一年经济收入不足1000元,人均收入百余元,多少年来,打米、磨面我们全靠柴油机,加工100斤稻谷需要5元钱的加工费。听说通电后,加工费不到1元,我们多么希望电力部门早日把高压电架到我们村。
谈到通电后的打算,麻窝村村民小组副组长李充激动地说:我们首先去城里买台电视机,了解一下外面精彩的世界,多掌握一些相关的富民信息,带领村民大面积种植木薯、橡胶、香蕉等经济作物,让乡亲们早日过上城里人一样幸福甜蜜的日子。(张建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