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针毡上的365天】
去年中国石油历经油价寒冬,国家发改委十二次下调成品油价给各大油气田企业打了强心针,跨过年头,1月27日,国际油价长期徘徊在30美元/桶左右的现状将搁浅,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将开啟,根据新定价机制的“熔断”设置,汽柴油零售价将不再下调,2016年首次调价或将搁浅,这意味着国内的成品油价格有了自身的调控能力,而根据自身所采取的“降本增效”措施却成为了少数人有关中石油企业周期性哭穷的论调,中国石油,如坐针毡。
《三国演义》里有一个故事。孙权杀了关羽,担心吴蜀联盟破裂,便给曹操写信,劝他称帝,极尽美言。孟德此时虽老,但并不糊涂——“操观毕大笑,出示群臣曰:‘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耶?’”
在中国,能让人有坐在针毡上感觉的企业团体,如果有俩,恐怕有一个肯定是中国男足的队伍——这不,今天,那个叫佩兰的法国人就黯然去职了。另一个,我想,恐怕就是中国石油这个国家能源巨头的位子了。只不过,有媒体的形容更加夸张:如坐火山口。
两个企业团体的共同点包括:都有基数庞大的眼睛盯着,只不过一个投入的是国家感情,一个投入的是国家经济;球队的成绩,企业的业绩,结果似乎都不甚满意,群众的指责无外乎球队无能,企业无为,总而言之,“彼可取而代之”,这在百姓看来是一个保本逐利的举措,好似若真能全民参与油价调控,就能重整雄风,再创辉煌。
不少媒体人在支持响应国家政策的同时,也在高呼成品油价的下调:利国利民,有利国民财富积累,但事实果真如此么。
从2015年至今,中国石油,度过了针毡上的365天的日夜。
2月16日,2016年4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1.21美元,收于每桶32.18美元,跌幅为3.62%。早在春节前的1月21日,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在27.79美元/桶时,朋友圈里流行着一个段子,“农夫山泉1.5元/ 500ml,折算一下,农夫山泉3000元/吨,原油1344元/吨,顿时感觉水喝不起了……拿起来手软,喝下去胃疼。
面对低油价的形势,胜利油田指出,油田开发最核心的工作就是低成本开发战略。经证实,将暂时关停小营、义和庄、套尔河、乔庄4个油田。
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企业,中石油承担了国家能源行业的经济支撑,实践证明,中石油不仅弥补了国内能源基建资金的不足,而且在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加速工业化的进度、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增加税收、创造就业、培养人才、乃至推动中国经济体制完善和创新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国际油价的“寒冬期”对国内成品油价格产生了较大影响。这击鼓传花的效应,最终影响到的是百姓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毕竟无论你是否依靠石油为生,你的生活,离不开石油制品,工作,学习,生活,你都在传播自己的看法,试图让生活更加便利。
企业创造的财富和经济效益也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中石油成品油调价窗口的巨大变革,恰恰会造成整体经济的衰退,影响国民财富的积累。
  之所以会有亏损  是因为前期的勘探开发确实存在成本因素过高的缘故  。 油品生产加工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是实情  其原因:国内对高附加值的下游产品PX项目指导处于莫名恐惧中, 造成炼化企业没办法维持平衡 , 静观这几年中石油所开发的项目,同比国外项目,包括国外的炼化企业,紧靠下游的PX项目赚钱都还没成为现实。  唯独国内对PX项目论调:既浪费资源,还要进口PX项目,以至于造成更多的需求依赖进口,而恰恰前期的投入是为了长效有益的规划,未来长达30年的经济发展道路,图谋眼前利益,只会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石油的风险和投资风险大  ,资金回收周期长不可否认的, 这也是一般企业所不能承受的 ,仅仅将公众的吸引到利益的地方,至少是处于不了解情况的臆断之说  ,本身就不存在的伪命题 。 
最后,在企业面临内外部环境压力的时候,强化内部管理的措施,本身没有错,也不存在哭穷不哭穷的因素,正常的管理需要,也是降本增效的必然举措,没必要这样以哭穷的命题收买眼球。
至于大众想看的中石油利益在哪,那么请看看中国石油的管理制度,无制约,即趋向于恶,坚持把改革作为挖潜增效的利器,下放经营自主权,提高效率,激发活力。各大油田积极推广试点,将逐步在公司独立核算单位中推开。坚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完善工效挂钩机制,持续加大薪酬分配向创效单位、生产一线和关键要害岗位员工倾斜力度,充分调动了一线员工工作积极性。
油价的寒冬不仅仅是去年的365个日夜,未来也会从寒冬走向春暖花开的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