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槽面上的一棵“新星”
----记来冶锌系统电解工序“首席工人”陆伟坚
通讯员 曾宗华
“哟,这么年轻就上“首席”光荣榜啊?好样的!”在来冶2015年“首席工人”光荣榜名单中,一个很不显眼的90后“小伙”的名字展现在职工面前,大家看后异口同声发出赞叹声。这位23岁的小伙,就是来冶锌系统1#电解工序电值班班长陆伟坚。
2011年技校毕业,分配到来冶锌系统1#电解工序电值岗位。刚上岗时,我一无所知,虽然在枝校里学了些理论知识,但真正掌握的只是些基本概念,与生产实践要求还相差甚远。为了尽快掌握电值岗位操作技术要领,我只能刻苦自学,随身携带着锌冶炼专业书和笔记本,在工作中边干边学,发现新知识点就马上记在笔记本上,有不懂的地方就虚心向技术员和岗位老师傅请教,从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机会……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坚持4年自学,将自已在技校学到的理论知识较好与生产工作实践结合起来,不仅熟练掌握了电解槽面操作技术,而且对槽面管理也了如指掌、成足于胸,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在我的带领下,1#电解工序电值班员工严格控制电解槽面各工艺过程参数,发现问题能及时处理,有效的确保了生产正常开展。
2015年11月中旬,1#电解工序产出的阴极锌连续2批次“铅”超标,这一突如其来的情况,导致生产处于被动局面,分厂立即组织工艺技术员进行现场调查分析。作为1#电解工序电值班班长的我,此时此刻,更是觉得此次发生的阴极锌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事情太偶然,不知是哪里出现差错,我暗自思考、分析这2批次阴极锌 “铅”超标原因,并向电值班员工了解每个班次的操作细节,他们的回答都一样,均是按工艺技术标准操作的。
分厂工艺技术员小覃,经过细致的现场了解分析,也没查出原因所在。当我知道这一情况后,再次陷入了良久的沉思,哪几天前前后后的工作场面在我脑海里再次象放电影一样,一遍又一遍过着,下班回到家里仍在思考着,饭吃不香,晚上睡觉也在讲梦话:“这2批次阴极锌片“铅”超标原因何在?”新婚妻子小梁听后笑笑说:“哦,是不是你们操作出了问题?”听到妻子的问话我起身答到:“没有啊,我们都是按工艺技术标准操作啊!”然后座到书桌前开始查阅资料,我的妻子小梁非常了解我对技术知识追求的痴迷程度,当时她就是看重我这点,才下定决心嫁给我的,她此时非常清楚“不把问题想明白,我是不会摆休的”,想到这里,妻子也就不再问什么。
当晚我通霄查阅了专业书籍资料,直到天亮终于想明白一个问题:“是不是前两天刚掏过电解槽,阳极坭被搅动过了,导致电积浑浊,而添加剂“碳酸锶”是按标准比例量加入,电解液中的“铅离子”浓度仍然较高,使得“铅”在阴极锌上析出量有所增加,造成阴极锌的含“铅”量超标。对啊,是“碳酸锶”加少了”。
“你好!阴极锌“铅”超标问题的症结找到了”,进厂后我马上把这一想法向工段长、技术员汇报,在征求分厂主管生产领导同意后,决定从当班开始加大“碳酸锶”的加入量,后来的生产实践证实了我当时分析的是正确的,阴极锌“铅”超标问题很快得以解决。
从此我的名声马上就传开了,陆伟坚从一个很不起眼的90后技校生,成长为来冶电解槽面岗位上的一颗“新星”,真是了不起啊,这是大家对我的称赞。可我却认为这只是自已在求知路上,掏到的第一桶“金”,要学习的技术知识还很多……
陆伟坚对技术知识的执着追求,对工作极瑞负责的精神,在该公司被传为佳话,也使他成为来冶公司最年轻的“首席工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