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55|回复: 3

[深圳新闻] 对待故乡不要唱衰而应忏悔

发表于 2016-2-18 13:06:2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6c0b840b679e182f6d983d.jpg
  单士兵
  
  作为媒体人,每到春节前,我都会先思考一下节后做文章的选题。多年经验告诉自己,有两个问题肯定是要继续争下去的,一是乡村到底有没有沦陷,二是逃离还是重回“北上广”。
  
  我不是马后炮。事实上,今年春节前我就按捺不住内心焦虑,在晶报写了一篇文章,叫《游子不懂故乡的秘密心脏》。我是想提前提醒一下,很多回到农村老家过年的人,看待故乡可能并不走心,浅尝辄止,说出来的东西,就很可能是对故乡太不负责。事实上,一年又一年,知识分子到故乡溜一圈回到城市,都会重复着“沦陷”和“凋敝”这样的消极论调,今年依然不例外。
  
  我年轻时也犯过这样的矫情病,随着年岁渐长,对现实和人生多了些理性认知,就常觉得那样的文字太过轻浅,也就常有忏悔之心。现在,我想鲜明地表个态,真心反对那些所谓的知识分子,特别是有着所谓“凤凰男”身份的,回去过个年之后就要再去“唱衰故乡”一番。
  
  当然,“逃离北上广”还是“重回北上广”这个话题,也完全可以纳入到故乡是否沦陷的相同框架下分析,也都是属于政治、经济、文化给现代社会身份迷失者带来的两难困境,都是在展现城市化进程下人们难以“寻根”的命运。这样的人生困境让无数个体都面临着“选择性困难”,或者茫然不知方向,或者即便知道方向,但也是前路难行。农村的传统丧失和社会失序,城市的买房、就业、教育困难,这一切都是公共治理需要面对的系统问题,绕开这样的分析框架,就很可能是个体矫情、简单、粗暴的情绪表达,传播的往往就是负能量。
  
  事实上,那些叫嚣着故乡沦陷的声音,那些鄙薄故乡充满黑暗的论调,多是激烈的非理性表达,多是以“城市中心”为话语体系进行表达,多是选择悲情化的叙事方式就简单粗暴地呈现乡村。更可怕的是,他们只负责呈现,不负责拯救;只知道撕开故乡的伤口给人看,不知道整合分析故乡的病因。甚至,有些人是在把故乡当作一个倾倒个人情绪垃圾的载体,以一种非常消极与轻慢的姿态在“消费故乡”。
  
  这是很可怕的现象。诚然,今天实在没有必要再对故乡过度诗化,把故乡写成田园牧歌。但是,为什么不愿意直视故乡出现的那些新鲜东西呢?为什么看不到故乡变化也在体现进步呢?为什么不去站在乡土中国的文化背景下看待故乡坚守着比城市更有质地的文化呢?说到底,还是因为我们中很多人在搬离故乡之后,没有能力把文化一同搬走。他们不能真正站在故乡文化立场和现实生活去看待现实变化,并且去积极帮助故乡重新构建一个理性的乡土社会,其实他们是没资格谈论故乡的。粗暴简单唱衰故乡,是对故乡的亵渎,是需要忏悔的。
  
  挤进城市的凤凰男,特别是知识分子,是应该从身份迷失中走出来了。其实,我们只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公民。公民是一种权利身份,公民话语必须体现一定公共性,公民的价值表达应该倡导积极自由。要让故乡亲人拥有权利,拥有美好的公共生活,拥有更加向上流动的希望,就绝不应该选择唱衰的方式。所以,在守望故乡的时候,还是先多点忏悔意识吧,先想想自己到底对故乡能否多些积极作为。
  
  来源:深圳新闻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8 13:23:55 | 查看全部
欢迎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8 14:27:15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8 21:39:30 | 查看全部

回 2楼(dongzi) 的帖子

感谢修东老师来访,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