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31|回复: 10

[个人影展] 工业摄影:从机器到人的景深

发表于 2016-2-18 23:15:0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5.工业摄影:从机器到人的景深《当代工人》A版201602期.jpg
文:东梅
[/table]
小者
题记:用镜头记录中国工业发展历程,展现中国工业发展的成果,讴歌中国工业可歌可泣的人和事,弘扬中国工业发展的主旋律,实现中国工业强国梦!时代造就影像,影像折射时代;工业化催生了工业摄影,工业摄影记录了工业化历史。有人说钢铁是静物拍摄的最佳对象,它表面粗粝、冰冷,却经历了最火热的淬炼。除却这个缘由,一个人潜心拍摄钢铁,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他自出生便打上了钢铁之印。这就是康成明。摘自《当代工人》
2016
2
A
版,经典重启
[
文化
]
栏目,(
29-31
页)摄影:康成明
[table=100%,white]  1.工业摄影:从机器到人的景深《当代工人》A版201602期.JPG



2.工业摄影:从机器到人的景深《当代工人》A版201602期.jpg

3.工业摄影:从机器到人的景深《当代工人》A版201602期.JPG





【原创】康成明:《鞍钢建设节能环保型钢铁企业管窥》(更新中) - 北京 - 新摄影论坛
http://forums.nphoto.net/thread/2007-12/25/ff808081170356bc01171145e54907df.shtml


4.工业摄影:从机器到人的景深《当代工人》A版201602期.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8 23:17:21 | 查看全部
6.工业摄影:从机器到人的景深《当代工人》A版201602期.JPG
7.工业摄影:从机器到人的景深《当代工人》A版201602期.JPG
8.工业摄影:从机器到人的景深《当代工人》A版201602期.JPG
9.工业摄影:从机器到人的景深《当代工人》A版201602期.JPG
15.工业摄影:从机器到人的景深《当代工人》A版201602期.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8 23:19:44 | 查看全部
题记:用镜头记录中国工业发展历程,展现中国工业发展的成果,讴歌中国工业可歌可泣的人和事,弘扬中国工业发展的主旋律,实现中国工业强国梦!时代造就影像,影像折射时代;工业化催生了工业摄影,工业摄影记录了工业化历史。有人说钢铁是静物拍摄的最佳对象,它表面粗粝、冰冷,却经历了最火热的淬炼。除却这个缘由,一个人潜心拍摄钢铁,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他自出生便打上了钢铁之印。这就是康成明。摘自《当代工人》2016年2期A版,经典重启[文化]栏目,(29-31页)文:东梅  小者;摄影康成明

【原创】康成明:《鞍钢建设节能环保型钢铁企业管窥》(更新中) - 北京 - 新摄影论坛
http://forums.nphoto.net/thread/ ... 71145e54907df.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8 23:19:52 | 查看全部
13.工业摄影:从机器到人的景深《当代工人》A版201602期.jpg

14.工业摄影:从机器到人的景深《当代工人》A版201602期.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9 00:36:03 | 查看全部
向大师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9 06:31:57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9 06:32:10 | 查看全部
5点赞.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3 13:13:13 | 查看全部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17 02:01:37 | 查看全部

回 5楼(幸福海边) 的帖子

油污白牙过去时
在康成明的观感中,这些最美和最珍贵不断变化。传统工业影像中,多是炉火燃烧与钢花四溅构造出的壮观。现代化的连铸机让悄无声息、红中透黄的钢水沿着结晶器慢慢流淌,慢慢结晶成不同尺寸的钢坯。曾经用油画般浓郁的色调,让炉花和钢花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如今,康成明更倾向用黑白影调,凸显钢铁工业逝去的时光……
那一组“鞍钢老高炉群改造”的纪实照片,反映了鞍钢淘汰落后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建设节能环保型钢铁企业时期取得的成效。当时,康成明用的是佳能G6小数码相机来记录,像素只有720万,他一边工作,一边利用午休时间拍摄,“光影效果不是很理想。”很多摄影师的作品都带有这样或那样的遗憾。尽管如此,当一幅幅经历半个多世纪的沧桑,炉身已锈迹斑斑,炉管道和炉衬已黑白分明,却依然挺拔耸立高炉群跃至眼前时,当施工者冒严寒、战酷暑,建设新高炉的真实场景尽收眼底时,观者依旧会为这组承载钢铁记忆的工业遗产而慨叹。
有这样记忆和情结的摄影人,在鞍钢有很多,李宝权、刘铁良、周睿……他们的根在工厂。他们珍惜工业摄影的原生态供给——工厂,虽然业余,却因热爱而持久。
有一次,康成明看见一个工人端着饭盒看书,他抢拍下来。有工友说:“这样才对,你不能光为了画面有冲击力,就老拍满脸汗珠,满身油污,露大白牙的工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7 13:50:27 | 查看全部
向康老师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