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13|回复: 0

[楹联] 【原创】形象思维与艺术创作

发表于 2016-2-20 16:36:0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形象思维与艺术创作
印象
这个题目其实很大,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明白,只能把我自己的感悟告诉大家,不见得准确,可以探讨。
我的专业是从事美术工作的,由于专业的训练,对事物的形象会很敏感。形象思维与艺术创作的感悟大多从实践而来,所以要讲解这个内容还不算费劲,只求对大家的学习有点指导意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概括和间接反映,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形象:
    度娘的解释:形象指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态或姿态。形象在文学理论中指语言形象,即以语言为手段而形成的艺术形象,亦称文学形象。它是文学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形态。也是作家的美学观念在文学作品中的创造性体现
这算是官方解释,和今天辅导的题目相关,但我觉得还不全面,从理论层面还应该追根溯源。形象可分三个层次分别叙述:


一、形象的物理形态、意识形态、艺术形态


1、形象的物理形态
形象的物理形态取决于光影,是光学物理的重要概念。简单地说,英国科学家牛顿的光学实验证明了世界上一切物质在光和影的作用下,勾勒出物体本身的形态,能通过人的眼和肢体(盲人)直接感知到,称为“实像”。光学物理意义的形和象是两个概念,“形”是指物体外在的形状和形态,“像”是人的感知器官和机械装置(成像)获得的物体形状,机械装置如通过照相机镜头入射光获得的物体形状,称为“虚像”。这个虚像不是对焦不清照虚了的概念,只是光学“成像”原理中物体虚实反映的专有名词。由此可知,通过镜面的反射获得的影像是“虚像”,物体的影子也算是“虚像”。
光线有直射、入射、反射、散射、衍射等运动方式,也就是说在有光的情况下人的肉眼才能看到物体,常说“眼见为实”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完全黑暗的空间物体虽然存在,但物体的形状用眼睛就看不到了。因此是无影无形,无影无踪。所以形影不离,是要从意识上感觉到的。
 以上引用的“实像、虚像、成像”的概念,都是经过科学定论的专有名词,概念不可混淆。


2、形象的意识形态
上面说了物体的实像是在光和影的作用下勾勒出物体本身的形态,能通过人的感知器官直接感知到,这些都是实物。那么意识形态是哲学意义的存在的意识。
意识是否也存在“像”呢?回答是肯定的,否则怎么会称之为“意识形态”呢。这样理解,意识是感知,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运行规律、运行状态和运行轨迹,这三者是通过其外在的表现形式反映到人的脑海中。例如空间,我们会有明确的概念,那么时间和速度呢?其形象概念是什么呢?这样理解,时间是通过地球、日月星辰以及宇宙的运动规律和运行轨迹,展现给人们的昼夜和四季变化的感觉,就成为了时间概念的形象。“速度”是通过两个物体运行快慢的比较,给人产生形象概念的感觉。
这样总结一下: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包括我们大家,你所经历的任何事情,都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事情的本身会在脑海中产生具体的形象思维。但事情发展的结果或效果不会一致,那只是事情本质的不同所造成的。比如我们工作中要制定一个目标,要达到什么目的,我们会先通过思考,然后制定计划和实施方案,再一步步地去落实,这个过程的方方面面,就是大脑中具体形象的展现。有句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就是对我们每个自然人行为结果的最终的形象体现。所以,意识是有形态的,意识内在的本质,是要通过外在的形态来表现来反映的。当然,意识形态中的形象用光学物理的解释应属于“虚像”。
在哲学概念中“形和像”,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意识形态多属于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不是我的专长,点到为止,说多了难免出错。


3、形象的艺术形态
这个问题涵盖艺术领域的所有门类。形象在艺术上的意义说通俗点就是艺术的审美取向。是意识形态中最重要的思想组成。
艺术包括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电视剧、书法、美术、文学、体育等,所有这些大类之中还包含很多小类,仅文学类就包括:小说、散文、戏剧剧本、诗词、曲赋、对联等还可以细分。这些艺术门类最终都是通过艺术形象来展现的。构思创作阶段,是要塑造好艺术形象。然后才能以不同的方式使艺术形象得到充分完美的展现,带给人们精神上完美的艺术享受并升华思想境界。
这是意识形态下艺术形象思维过程,针对艺术形象而言,是针对各种不同的艺术门类,选择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创作不同的艺术形象。创作原则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艺术的形象思维属于美学领域范畴,比如,评价某人长的美丑,就是形象思维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也是最简单的例证。当然,美和丑的标准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标准是不一样的,这和年龄性别阅历文化程度等都有关系。但只要是艺术创作,形象思维的理论都是相通的,都是可以举一反三的。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点美学方面的理论书籍,对我们今后的对联创作会大有裨益。


二、艺术创作中的形象思维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爱因斯坦这样描述他的思维过程:“我思考问题时,不是用语言进行思考,而是用活动的跳跃的形象进行思考,当这种思考完成以后,我要花很大力气把它们转换成语言。”另一位诺贝尔奖莸得者李政道从上世纪80年代起,每年回国两次倡导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他在北京召开“科学与艺术研讨会”,请黄胄、华君武、吴冠中等著名画家“画科学”。李政道的画题都是近代物理最前沿的课题,涉及量子理论、宇宙起源、低温超导等领域。艺术家们用他们擅长的右脑形象思维的方式,以绘画的形式形象化地表现了这些深奥的物理学原理。今天我们再看这些画时无不为其磅礴的气势所震撼。
李可染的“超玄生万象”,表现宇宙混沌初开的景象。艺术家把脑子中产生的主观形象用画笔展现在画卷上。
 
这是一个福字,变形为一张喜气洋洋的笑脸。是我充分利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创意设计,获得国家外观设计专利。


对联属于文学创作范畴,度娘说了,形象在文学理论中指语言形象,即以语言为手段而形成的艺术形象,亦称文学形象。它是文学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形态。也是作家的美学观念在文学作品中的创造性体现。因此,我们写对联就是要用语言形象来思维、创作和表现。一幅完美的对联,根据六要素所展现的作品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形象,这个对称的文学形象要带给人们视觉听觉的冲击力,美的享受,还要给人以精神境界,道德情操的升华和提高。


1、形象思维在诗联创作中的作用
诗和联的创作方法大同小异,然而,都离不开形象思维。除作品本身就是文字形象外,作品的内容内涵也离不开形象的选取提炼。运用得当,能立即提升诗联的艺术品位和境界。看看李白诗《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是一幅多么壮观的画面!浪漫主义诗人的形象思维如此开阔。尤其后两句的夸张,更展示出形象思维升华了境界!谁都知道庐山瀑布哪能有三千尺,那三千尺的气魄才是诗人放荡无羁的胸怀。全诗是一幅图画,选择的物象都统一在一幅画面中,并通过形象的夸张,其寓意、其内涵、其艺术境界便顶天立地!亦诗亦画,是形象思维创作的典范!
2、创作的时候一定要用形象来引导主题
柳毅传书发短信【印象】
嫦娥奔月跑长途【印象】
谈谈我这幅联的创作过程,十年前还在上班,公交车上虽然拥挤,但还是有人拿着手机发短信,旁边一高中女学生翻看着一本《唐宋传奇》。我看过这本书,脑子里立刻浮现出柳毅传书的那个故事,此时灵光一现有如神助,一句“柳毅传书发短信”跳入脑海。由于此句是神话传说和现代社会人们的日常行为完美地结合,组合的联句自然天成,并无斧凿刻意雕饰的痕迹,属于机巧趣味联句。回到办公室打开电脑,马上把这句记录下来。要知道,机巧句存在偶得的成分,我这句就是典型的偶得,立刻找到对句有一定难度。这个句子的形象是柳毅人名,柳毅传书典故,发短信现代词汇。画面形象就建立在这三点上,主题是表现趣味性。根据出句的特性,需要按对联的特点来应对。通过大脑的形象检索,几分钟后有了对句:“嫦娥奔月走长途”。将上下放在一起审阅,总觉得差点意味,毛病出在“走”字。我们看,“发短信”是专指手机的习惯用语,而“走长途”并没有专属性,所以就缺少了出句的味道。也是当时脑子短路,直到第二天才想到了“跑长途”。跑长途是对长途司机的一种职业的专属称呼,一个“跑”字便解决了这个机巧的难点,上下比形成了完美的对联。整个创作过程就是一个形象思维的过程。
说明一点,此联也许有点瑕疵。当时发在国粹,一片叫好,其中一个人指出,上联中“书”和“信”是相同的东西,有当句合掌的嫌疑。在此联中是不是问题建议大家讨论一下,各抒己见,讨论明白了,也是对对联这种文体规则和运用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3、对形象思维的认识
形象的哲学形态和艺术形态是超越物理形态的意识形态。形象思维是凭借头脑中储有的表象进行的思维。这种思维活动是右脑进行的,因为右脑主要负责直观的、综合的、几何的、绘画的思考认识和行为。
因此,形象思维对于没有学过美术的人而言理解起来可能有点难度,即便学过美术,其多数理解的层面也仅是针对具体的形象。其实形象思维涵盖社会的所有层面,所有事物和所有的人。因为形象不仅仅是具体的物体,物质,一切事物,也就是说,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最终都是用自身的形象来展现的。思维属于意识形态,那么形象思维也就成了意识形态的具体表象。中央提出我们的国家要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建设创意型社会,大家会有不同的理解,我的理解也许更直接,就是要使全国人民都具有形象思维的能力,因为,任何创意都要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
文学创作中,追求意象,就是通过物象的选择,用形象思维来表现意象,反映在诗联创作上,就能提高意境,思想性和唯美的艺术感受。


最前面“形象的物理学形态”一节,类似于科普,仅是个知识点,只是希望大家对形象思维的理论概念有进一步的了解,对于文学创作,这些知识的积累是必要的。
以上所述由于没有深入研究,难免谬误,希望大家谅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