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69|回复: 1

与其等死,不如放手一搏

发表于 2016-2-21 21:59:0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方便面行业的主要原料——面粉和棕榈油价格一路飙升,石油价格的上升导致运费和包装材料成本上升,以低档产品为主的T方便面企业几乎陷入了产品全线亏损的境地,决策层面临着巨大压力,董事会要求不得亏损的要求也显得不合情理。

    T公司陷入了异常的混乱。员工队伍人心浮动,市场销量快速下滑,市场同样主要在三、四级市场的行业巨头华龙和白象动作不明。

    产品涨价是死,因为不涨价的行业巨头会清理门户,公司可能从此一蹶不振;不涨价也是死,因为巨额的亏损无情地侵蚀着公司的流动资金,不止亏,资金链就会断裂,把公司逼到破产的境地。

    一时间,公司内观点四起,有赞成涨价的,也有不赞成涨价、乘机抢占市场份额的。经过激烈的争论,公司最终决定:先生存,再谋发展,压缩成本、费用,快速止亏。

    这个决策看起来平淡无奇,但决定其效果的,却隐身在它背后的决策思维:面对危机被动挨打听天由命,还是主动寻找出路化解危机,并把危机作为一种机会。

    T公司是不会面对危机束手就擒的。之后,他们做出了一系列事后被证明是正确的决定,尽管当时这些决定非常痛苦。

    硬着头皮调整产品结构

    低档产品消化成本上涨的能力比较弱,而低档产品还偏偏就是公司的主体产品。看来产品结构是不得不调整了。提高产品盈利能力,这个在平时想都不敢想的问题,现在硬着也要头皮上了。

    1.压缩零售0.5元/袋的低档产品的品种数量和结构。

    这些产品开始涨价,但同时预留出机动费用,避免价格强行上涨导致重点区域市场被对手抢占。

    这一招进可攻、退可守。如果竞品跟着涨价,那正好,避免了竞品涨价自己没有涨价的被动局面,机动费用则加以压缩;如果竞品没有涨价,则动用机动费用来化解市场风险。

    T公司走了一步险棋。但事实证明,这步险棋是正确的。因为全行业出现亏损时,企业规模越大,意味着亏损越严重。亏损短时期内找不到解决方案的时候,要么等死,要么涨价。

    2.把公司的差异化品牌M作为主推品牌,产品主体为中高档产品。

    公司快速推出了零售1元/袋的产品,并倾注公司资源,全面推广。这些产品的快速上量,使T快速走出了亏损的阴影。

    很快,该品牌系产品在公司整体产品结构中占到了60%以上的比例,极大地提高了公司的成本上涨消化能力。

    在后来的几次行业涨价中,T公司之所以敢在其他行业巨头按兵不动的情况下,率先屡先成功提价,M品牌的差异化产品居功至伟。

    在危机中,压缩低档产品曾使部分市场出现了销量下滑和经销商抵制,但是后来产品结构的大力调整,使得公司后发制人。

    局部收缩战线

    危机来临时,必须最大限度地堵住企业流血的地方,适当的收缩并不会对公司逆势而上的整体战略产生根本上的影响。

T公司对过于偏远、亏损严重的区域市场,禁止用亏损性产品去开发新市场,向主要区域市场抽调人员,意义不大的市场暂时放弃。

    适当的战略收缩,使公司逐步控制住了大范围的亏损。

    精兵简政迅速反应

    为了降低风险,提高市场的反应速度,公司精兵简政,30多个省级经理经过竞聘上岗,压缩到了15个,各区域和各部门定编定岗。特殊时期,没有总经理的批准,不得增加岗位和人员编制。

    精兵简政压缩了人员费用,避免了以人定岗的局面,并在此基础上简化了工作流程,确保对市场的快速反应速度,大大降低了公司主要板块市场的风险。

    用人顾不得乡亲了

    公司原来的主体员工基本来自当地,后来引进了外部的高级经理人。大批优秀人才开始进入公司,就碰上了精兵简政。排斥外地人,无疑会造成大量的外地优秀人才流失;压制本地人,又会遭到来自当地各方面的沉重压力。



来源:中国管理传播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21 21:59:15 | 查看全部
方便面行业的主要原料——面粉和棕榈油价格一路飙升,石油价格的上升导致运费和包装材料成本上升,以低档产品为主的T方便面企业几乎陷入了产品全线亏损的境地,决策层面临着巨大压力,董事会要求不得亏损的要求也显得不合情理。

    T公司陷入了异常的混乱。员工队伍人心浮动,市场销量快速下滑,市场同样主要在三、四级市场的行业巨头华龙和白象动作不明。

    产品涨价是死,因为不涨价的行业巨头会清理门户,公司可能从此一蹶不振;不涨价也是死,因为巨额的亏损无情地侵蚀着公司的流动资金,不止亏,资金链就会断裂,把公司逼到破产的境地。

    一时间,公司内观点四起,有赞成涨价的,也有不赞成涨价、乘机抢占市场份额的。经过激烈的争论,公司最终决定:先生存,再谋发展,压缩成本、费用,快速止亏。

    这个决策看起来平淡无奇,但决定其效果的,却隐身在它背后的决策思维:面对危机被动挨打听天由命,还是主动寻找出路化解危机,并把危机作为一种机会。

    T公司是不会面对危机束手就擒的。之后,他们做出了一系列事后被证明是正确的决定,尽管当时这些决定非常痛苦。

    硬着头皮调整产品结构

    低档产品消化成本上涨的能力比较弱,而低档产品还偏偏就是公司的主体产品。看来产品结构是不得不调整了。提高产品盈利能力,这个在平时想都不敢想的问题,现在硬着也要头皮上了。

    1.压缩零售0.5元/袋的低档产品的品种数量和结构。

    这些产品开始涨价,但同时预留出机动费用,避免价格强行上涨导致重点区域市场被对手抢占。

    这一招进可攻、退可守。如果竞品跟着涨价,那正好,避免了竞品涨价自己没有涨价的被动局面,机动费用则加以压缩;如果竞品没有涨价,则动用机动费用来化解市场风险。

    T公司走了一步险棋。但事实证明,这步险棋是正确的。因为全行业出现亏损时,企业规模越大,意味着亏损越严重。亏损短时期内找不到解决方案的时候,要么等死,要么涨价。

    2.把公司的差异化品牌M作为主推品牌,产品主体为中高档产品。

    公司快速推出了零售1元/袋的产品,并倾注公司资源,全面推广。这些产品的快速上量,使T快速走出了亏损的阴影。

    很快,该品牌系产品在公司整体产品结构中占到了60%以上的比例,极大地提高了公司的成本上涨消化能力。

    在后来的几次行业涨价中,T公司之所以敢在其他行业巨头按兵不动的情况下,率先屡先成功提价,M品牌的差异化产品居功至伟。

    在危机中,压缩低档产品曾使部分市场出现了销量下滑和经销商抵制,但是后来产品结构的大力调整,使得公司后发制人。

    局部收缩战线

    危机来临时,必须最大限度地堵住企业流血的地方,适当的收缩并不会对公司逆势而上的整体战略产生根本上的影响。

T公司对过于偏远、亏损严重的区域市场,禁止用亏损性产品去开发新市场,向主要区域市场抽调人员,意义不大的市场暂时放弃。

    适当的战略收缩,使公司逐步控制住了大范围的亏损。

    精兵简政迅速反应

    为了降低风险,提高市场的反应速度,公司精兵简政,30多个省级经理经过竞聘上岗,压缩到了15个,各区域和各部门定编定岗。特殊时期,没有总经理的批准,不得增加岗位和人员编制。

    精兵简政压缩了人员费用,避免了以人定岗的局面,并在此基础上简化了工作流程,确保对市场的快速反应速度,大大降低了公司主要板块市场的风险。

    用人顾不得乡亲了

    公司原来的主体员工基本来自当地,后来引进了外部的高级经理人。大批优秀人才开始进入公司,就碰上了精兵简政。排斥外地人,无疑会造成大量的外地优秀人才流失;压制本地人,又会遭到来自当地各方面的沉重压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