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4|回复: 2

舌尖上的"非遗美食"

发表于 2016-2-22 11:56:4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1-16012215340T39.jpg    11-160122153401C2.jpg    民以食为天,传统美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花饽饽、洛川面花、客家擂茶、崇明糕、肴肉……春节期间我们常吃的食物,无不体现着人们智慧的创造。非遗美食,吃味道,也吃文化。年味越来越浓了,过年时,来一趟"舌尖旅行",去体味舌尖上的"非遗美食"。
  
  威海的传统习俗里,每逢节日,家家户户都会蒸上一些花饽饽,在蒸好的饽饽上装饰龙凤呈祥、石榴花开、莲花宝座等花型,所有吉祥福愿都凝聚其中。除了自家人吃,他们还会将花饽饽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寓意着日子蒸蒸日上、红红火火。这些用面做的花样饽饽,既好看又好吃,还蕴含求吉纳福的愿望,深受大家喜爱,2009年,威海胶东花饽饽民俗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张家港,塘桥人每逢过年过节必做的4道蒸菜是蒸三鲜、蒸青鱼块、炖鸡碗和肉皮碗。讲究的人家,还会做肉末炖豆腐、开洋蛋卷、锦绣一品鲜、清汤凤爪、五味一品蔬、豆腐碗、蘑菇碗、四喜蒸碗等等。目前,塘桥蒸菜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张家港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南阳春节的集市、庙会上,总少不了“吹糖人”的身影。“吹糖人”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特殊的民间技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延安,春节时做敬神的面花叫作“供儿”。春节时的“供儿”主要是用来祭祀的,10个为一盘,用来祭祀天地神灵和祖上的。祭祀对象不同,捏制的形式也不相同,特别是用来祭祀祖上的“供儿”,在大年三十要比较谁家捏得花样好,颜色鲜。
  
  擂茶聚客,灯彩贺新,土戏闹春,是赣南的重要年俗。2014年7月,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擂茶待客,在赣南是固定的年俗。
  
  崇明糕是崇明特色糕点,沿用几百年传承下来的传统技艺制作而成,现已成为一种著名的崇明特色风味小吃食品,蜚声岛外,也是崇明春节期间必备的食物,浓浓甜味,又有年年“高”的好口彩。崇明糕传统制作技艺已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崇明岛居民过年时家家户户蒸糕的民间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进入腊月,惠州市博罗观音阁一家百年传统点心作坊飘出阵阵香味。一口香酥的蛋散,一个香脆的油角,对蔡女士来说,是春节的味道,更是一种儿时的美好滋味。
  
  春节临近,江苏镇江市百年老字号制作肴肉进入生产高峰期,“水晶肴蹄”是镇江著名的传统佳肴,在全国享有盛名,2011年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镇江地区市民们春节餐桌、以及招待外地来客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冷菜。
  
  过大年,蒸饽饽,蒸花馍,期盼来年的日子蒸蒸日上,在山东很多地方,最具年味儿的年俗莫过于蒸上几锅大饽饽。2009年,这一习俗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春节将近,山东各地的主妇们开始活黏面蒸年糕,蒸大饽饽,用来为灶神奉上香甜可口的贡品,同时全家人一起也过个团圆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22 16:44:28 | 查看全部
好东西大家分享,谢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22 17:47:14 | 查看全部
送去我的祝福!带去我的问好!
各位老师好元宵节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