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27|回复: 5

入耳入心的秘诀(大地漫笔·编辑丛谈)

发表于 2016-2-22 16:24:3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入耳入心的秘诀(大地漫笔·编辑丛谈)
                         马 涌
           《 人民日报 》(2016年02月22日24 版)
    今年春节期间,有一则令人痛惜的消息:著名艺术家阎肃去世。噩耗传来,令人悲伤感怀的同时,更在网上掀起了一股纪念阎肃老先生的热潮。纪念者中,不仅有50后、60后,更不乏80后、90后的身影。
    阎肃作为一位老资格、“体制内”的军旅艺术家,创作了许多红色经典作品,受到50后、60后观众的喜爱是意料之中的。但年轻观众对阎肃的纪念,则显得颇有意味。“主旋律”“正能量”的文艺创作如何吸引追求“自由”“个性”的年轻受众,始终是一个令人颇费思量的问题。阎肃作为一位屡受嘉奖的军旅文艺创作者,其作品无疑是“政治合格”“思想过硬”的,但却并没有引来年轻一代观众的反感,反而被广泛地接受、传唱。个中道理,值得深思。
    习近平总书记谈文艺工作时,说过“要坚守文艺的审美理想、保持文艺的独立价值”;谈宣传工作时,说过“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阎肃的文艺创作,毫无疑问是践行了这样的方法论的。那些最为脍炙人口、广为传唱的歌曲,《红梅赞》也好,《长城长》也好,《敢问路在何方》也好,无不有着坚定的“审美理想”和切实的“文艺的独立价值”,而又自然而然地透露着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与“正能量”,这样的创作才真正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能够“春风化雨”,入耳入心。反观当下一些文艺创作,将价值导向等同于“摆姿势”“喊口号”“打标语”,这种崇尚“简单粗暴”的创作态度,无视了文艺本身的独立价值和创作规律,更透出几分“安全第一”“应付交差”的懒惰情绪。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在各种意义上,都起到了反作用。这些人,真的要好好向阎肃请教,不仅学习创作的方法,更要学习创作的态度。
    文艺百花齐放,其中必须有“主旋律”这极其重要的一枝。如何使其真正花开不败、惹人喜爱?阎肃为我们留下了一句箴言:路在脚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22 16:25:15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22 17:30:47 | 查看全部
他确实值得人尊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22 17:30:55 | 查看全部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24 15:41:00 | 查看全部
习近平总书记谈文艺工作时,说过“要坚守文艺的审美理想、保持文艺的独立价值”;谈宣传工作时,说过“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阎肃的文艺创作,毫无疑问是践行了这样的方法论的。那些最为脍炙人口、广为传唱的歌曲,《红梅赞》也好,《长城长》也好,《敢问路在何方》也好,无不有着坚定的“审美理想”和切实的“文艺的独立价值”,而又自然而然地透露着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与“正能量”,这样的创作才真正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能够“春风化雨”,入耳入心。反观当下一些文艺创作,将价值导向等同于“摆姿势”“喊口号”“打标语”,这种崇尚“简单粗暴”的创作态度,无视了文艺本身的独立价值和创作规律,更透出几分“安全第一”“应付交差”的懒惰情绪。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在各种意义上,都起到了反作用。这些人,真的要好好向阎肃请教,不仅学习创作的方法,更要学习创作的态度。 )U\\i7[k>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24 15:41:07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