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74|回复: 1

如何让事业也做到福至心灵?

发表于 2016-2-24 16:42:3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行动时,掌握铭印以及潜能的运作过程,积聚庞大能量,使我们的事业如愿发展。


  3名采购人员在市场上收购特定大小、特定品质的数千颗钻石;一名采购人员“福至心灵”,拨了一通电话,就轻而易举地完成使命;另一名采购人员必须多打几次电话,多费一些力气,但最后还是完成任务;第三位采购人员基本上是失败了。


  在这个范例之中,3名采购人员分别位于不同的城市,但即使3人身处同一座城市,其结果也不受影响。


  跟随本能直觉


  在他们的心中,没有丝毫犹豫,没有任何疑问。此刻,你或许已经获得了一个概念,了解一个强烈的铭印从潜意识进入意识层面的时候,究竟是什么样的状况了。人们认为他们“聪明绝顶”或“拥有深刻的洞察力”或“具有神来之力”,例如有些人在商场上叱咤风云,赚进大笔财富;一名经常参加此赛的棒球选手说,就在他挥棒猛击之前,那颗棒球看起来像西瓜一般大。没有什么事比成为这种类型的人更精彩有趣的了。然而,也没有一件事比曾经拥有正确的本能直觉,如今却不复存在令人沮丧失望——这比一开始就没有福至心灵的感受还糟糕。无论如何,如果我们知道如何获得这些本能直觉的话可是美事一桩。


  此刻,我们应该确认这些行为,因为如果我们在行动的时候,了解铭印以及潜能的运作过程,那么我们就能够积聚庞大的能量,使我们的事业如愿地发展。根据这一了解作为行动基础的人,容易吸引其他的人采取同样的行动方式,然后他们的生意就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


  刻下引导成功的铭印


  举例来说,我已经在安鼎国际钻石公司工作好些年了,在这些年之中,我把截至目前所陈述的原则应用于工作之中:我刻意去做那些能够在我心中留下铭印,引导我看见成功的事情。


  我走进安鼎位于曼哈顿西侧新大楼的大门。那幢大楼的正面铺着一层令人愉悦的花岗岩,如水晶般清澈透明的玻璃门通往门厅。


  当我打开那扇玻璃门的时候,来自哈得孙河(HudsonRiver)的阵阵冷风从我身后扑来,冷得我直打哆嗦。


  进了门之后,在大厅保安岗亭的警卫约翰·法卡罗(JohnVaccaro)朝我友善地点了点头。法卡罗原是一名剽悍的地下铁警察;他之所以闻名,是因为即使在一名哥伦比亚帮派分子的虎视眈眈之下,他也能够安全无虞地把一盒钻石从一幢建筑送往另一幢建筑。这些帮派分子经常在47街上游荡闲晃,等待一个粗心大意的钻石商人放松警惕,伺机下手。


  


 发布者:濮阳百姓人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24 16:42:45 | 查看全部
古老东方智慧的诠释


  我们刚刚所描述的景象之中的人和事物,都拥有相同的潜能——每一个人和事物都是易变无常的,都有可能成为正面或负面的事物。我喜欢那片花岗岩板;它们映照着晨曦中波光粼粼的哈德森河,使整座建筑透着一股气派。然而,对于站在9层楼高的狭小信道上清洗窗户的清洁人员来说,同样的花岗岩板则暗藏了威胁生命的危机;他们可能宁愿我们使用一般的砖造外墙。


  对我而言,我对花岗岩板所产生的观感,是我先前把一个良好的铭印植入心中的一个结果。此刻,我们涉及了一个非常深奥的层面——铭印以及我们对事物所产生的观感之间的相互关系,超越了一般人所能理解的范围。


  然而,在久远的年代,许多修行大师所撰述的古老典籍之中,已有关于相互关系的文字记载。在我眼中,这片花岗岩板之所以光滑细致,源自对人说话和缓轻柔的铭印。


  窗户清洁工把同一片花岗岩板视为危险的物品;是由于这种铭印源自过去轻视生命的结果。对于西方人而言,单单只是因为自身文化的迷思与偏见,使得我们的心智完全不习惯这种思维方式,而把这种解释视为没有事实根据的观点。然而,在西方的文化背景之中,这种解释正好是针对遵循伦理道德的生活方式所提出的论点:西方思想坚持主张,一个不道德的行为无法导致善良的结果,如同蓟或荆棘的种子无法结出甜美的果实。


  东方经典继续阐释这一真理背后的含意;而这一真理正是主宰铭印,以及影响我们如何看待类似花岗岩板等“中性”事物的法则。简而言之,它是一个聪明有效的方法,能够使事情如我们所希望的情况发展;安鼎国际钻石公司钻石部门出类拔萃的表现,正是这一真理的有力明证。


  如同古老智慧所言,你总是可以稍做尝试,观察事情的发展,而最糟糕的情况也可能只是你多付出了一些宽容与慈爱,没有什么吃亏的。


  当我们说,窗户清洁工人曾经轻视生命,所以他们才把那片花岗岩板视为危险的事物,并不表示他们曾经做出危害他人生命的可怕举动,而在心中植入了铭印。如我们先前探讨的,所有的铭印在潜意识层停留的时候,其强度随指数成长。


  在商场上失利的原因,例如造成资金逐渐短缺,以及员工在一两年之后跳槽,转而投奔竞争对手,通常是许许多多微不足道的负面行动与思想累积起来的结果。


  例如小小的善意的谎言、吝啬等负面情绪的爆发,原本微小的铭印,最后长成巨大的铭印,如同盘根错节的橡树。而这正是一个大型企业失败的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