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99|回复: 0

改进作风不妨从讲“大白话”开始

发表于 2009-11-5 16:11:1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据《中国青年报》10月26日报道:前不久,江苏省睢宁县发布《关于会议讲话强制终止制度的意见》,这是该县发起行政语言和行政行为改革开始后,第五次出台相关红头文件。工作名称大白话,压缩会议时间,江苏睢宁发起的行政语言和行政行为改革,是对“官话、套话、大话、废话”的一次大胆挑战。改革以连续下发红头文件的形式进行制度化推动,在国内极为罕见。

  这则新闻令人耳目一新,精神一振。话人人会说。但如何说话却是门艺术。对党政干部而言,它直接影响机关效能,反映执政能力和作风建设水平。同样的意思,因为表达方式不同,或者从不同的人嘴里讲出来,效果大不一样。这里,江苏省睢宁县着力于制度建设,由领导干部带头,从讲老百姓听得懂的大白话做起,改革行政语言。正如该县县委书王天琦所言,目的是“把我们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以灵活、自然的方式,渗透到群众的思想和行动中去”。

  但也有人提出质疑:这与时代精神相符吗?还有人担心,工作名称大白话,干部常讲大白话会不会显得太土气、太随意?依我看,大可不必过虑。其实,这里的大白话并非一种简单的复归,而是在螺旋式上升基础上的复归。相对“官话”、“套话”而言,工作名称大白话,干部常讲大白话令老百姓感到舒坦、温暖、贴心。更重要的一点,它是建立在合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之上,将行政评语言“通俗化”的结果。

  报道中有这样的一个例子:2008年,睢宁开展了一次“城区排水整治工程”。这个工作名称被王天琦“毙掉”了,后来被改为“今年家里不进水”。王天琦说: “‘城区排水整治工程’是原来的名称,老百姓听着别扭不说,关键是不明白这到底是什么工程,他们对这件事就会不关心,不关心就谈不上对政府工作的支持。改成‘今年家里不进水’这个名称,好懂多了,与群众的日常生活也紧密多了。”见微知著,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大白话”分明是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践行换位思考的理念,想百姓之所想,顺百姓之所需;分明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管用”上做文章,在便民、利民方面下功夫;它是摆正公仆位置和以人为本的体现;也是群众意识,宗旨意识的集中反映。

  语言是思想交流的工具。常言道:俗话说:言为心之声,行为心之迹。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素质、能力等,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他的言语展现出来。工作名称大白话,干部常讲大白话既是做好本职工作的要求,也是改进作风的一个起点。俗语云:“良言一句暖三冬”。尤其是同人民群众打交道,工作名称大白话,干部常讲大白话,让百姓听得懂,感到亲切。它传递充满人本情愫与理性的温馨,容易感染人、打动人。有利于消除对立情绪,形成党政干部与群众的相融相洽。从这个角度看,工作名称大白话,干部常讲大白话何尝不是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增加社会和谐因素的有力举措呢?因而,睢宁县的行政语言改革切合实际,一举多得,是一次具有实质意义的进步。

  毋庸讳言,当前一些地方,“官话”、“套话”成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一堵无形的墙。自成一体的官方话语体系很难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更难让干部和群众打成一片。习近平同志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就曾指出: “在开展群众工作方面,我们有的领导干部甚至不会说话。有的同志自嘲,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很多场合,我们就是处于这样一种失语的状态,怎么能使群众信服呢?”这番话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今天读来仍让人振聋发聩,很值得一些党政干部对照反思。

  话风体现作风,改进作风要从话风抓起。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改进新形势下党建重大问题决定》指出:“从领导机关做起,大力整治文风会风,提倡开短会、讲短话、讲管用的话,力戒空话套话”。睢宁县推出的以大白话为鲜亮标识的行政语言改革给我们传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就是他们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已经全面启动,并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了。改进作风,睢宁县推出的以大白话为鲜亮标识的行政语言改革不失为一个示范性标本。它给其他地方的地党政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带来了十分有益启示,就是要从一言一行做起,增强为民、利民意识,最大程度地敞开便民、利民之门。同时,也生动地说明,如何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执政;怎样通过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不断取得实效。这方面的工作,各地各级党委政府可以做得更多,做得更好,关键要看愿不愿意开动脑筋,能不能够勇于创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