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很多人在追求高分时,我们要问问什么是底线
今天我要分享三点,作为一个家长、一个母亲,最期待孩子在学校得到什么?
首先,我期待孩子在学校,在小学能够拥有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生命常识。也就是说在今天,我们人人都在追求最高分、最高值的时候,我们忘了问一件事,什么才是我们的底线?
我想小学是给孩子提供生命常识教育的,这种常识包括一个人对于自我的认知,对于社会最基本规则的认识。其实常识是一个人在未来社会的行动标准。当大家走进中学、走进大学的时候,更多的时候是看见老师在鼓励学生有所作为,但是小学生学会的人生常识只是会告诉他人生什么有所不为。虽然只是小孩,但会被老师、家长一次一次告诉他不可以撒谎,做一个诚实的人,这是一个底线。
成长虽然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是它也有一种悲凉,我们的社会正越来越多地失去常识。当我们拥有了越来越高精尖的知识时,我们往往发现底线失守了。大人有的时候远远不如小孩子诚实。撒谎不一定是编造谎言才叫不诚实,当一个人失去人格、阿谀谄媚时,他已经在不诚实的路上走得很远很远。在我看来,幼儿园和小学几乎奠定了一个人的常识,一个人走出小学校园的时候所奠定的价值观念就是他一生的根本。
其次,我们很希望在学校里,孩子可以学会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责任教育应该在孩子多大时才能说?身为大学老师,我觉得到大学生时再谈责任已经太晚,很多东西他都承诺不了、履行不了。今天,我们很多家长不知道怎么当独生子女的父母,因为过去中国多子多孙的时候,是兄弟姐妹拉扯着就长大了,左手拉一个,右手扯一个,但是现在的孩子全是被供奉着长大的,这种供奉真的会让他们从小就认自己的错吗?大家都回忆一下,当我们的宝宝蹒跚学步时,走着走着摔倒了,姥姥、奶奶冲上去一把抱起孩子,不是踢椅子就是跺地板,孩子也很邪乎地跟着哭。如果一个一周岁的孩子摔倒后,椅子要被挨打,他到6周岁上小学的时候就会觉得一道题算错,是因为妈妈头天没检查,到十二岁他上初中的时候就会觉得作文没写好,这是因为爸爸辅导得不够,到了18岁他进入大学的时候,他会觉得大学考得不够好,他的生活条件不够富裕,这是因为他没有一个对得起他的家庭。这就会看到很多情绪,这就是从很小的时候一个人不为自己买单的结果。小孩子要学习独立的承诺,孩子越年轻他能说我错了,大人要给他鼓掌喝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