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65|回复: 2

爱护耳朵不是小事情

发表于 2016-3-2 06:07:4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今年3月3日是我国的第17个“爱耳日”,也是第四个世界“爱耳日”。目前,我国听力语言障碍残疾人有2000万人,有117万聋儿,其中七岁以下聋儿有80多万。而今年的全国“爱耳日”宣传活动主题就是“关注儿童听力健康”,旨在帮助公众了解儿童听力残疾现状、病因、预防与康复方法,降低儿童听力残疾的发生几率,唤起全社会对听障儿童的关注、理解和帮助。
1  是什么偷走了孩子的听力
    儿童耳聋常见的原因有先天性的也有后天性的。先天性的主要是遗传因素,后天性因素当中,儿童高烧不退、意外摔伤、噪音过大,是导致儿童耳聋的三大重要原因。
   耳聋具有遗传倾向,儿童6岁之前应每年检测一次听力。来自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的资料显示,我国先天性耳聋发病率占所有听力障碍人群的50%以上,而遗传聋约占先天性耳聋的85%。由于遗传方式比较复杂、遗传性耳聋的表现方式也多种多样。即使父母听力正常,子女也可能出现耳聋。通过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便于新生儿父母了解孩子的听力状况。同时,随着孩子的成长,直到6岁为止,每年均进行一次听力检测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早期发现孩子的听力损失,以便采取积极治疗。
    青少年耳聋多因药物引起,感冒发烧时别乱用抗生素。每年我国新增3万聋儿,其中有60%以上为药物性耳聋患者。我国聋儿发病比例高于发达国家,而且多数为药物性耳聋,每年的新增聋儿中半数为药物中毒性耳聋。由于滥用耳毒性抗生素,造成全国每年有几万名后天药物性耳聋患者,约占所有药物性耳聋患者总数的35%,而因感冒发烧使用抗菌素不当致聋的则占药物性致聋的68%,已远远超出了先天性耳聋的人数。除了人们现在所熟知的链霉素以外,临床上常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还有卡那霉素、核糖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等近20种,而且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与强利尿药(如呋喃苯酸、利尿酸等)联用,还能加强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耳毒性副作用,可致严重暂时性或永久性耳聋。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一种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不宜与其他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联用,这样做不但抗菌作用不扩大,因共同的毒性基础,还可增强对第八对脑神经和肾脏的毒性,极易引起永久性耳聋。
2  听力筛查——新生儿听力缺陷早发现
    听力障碍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种出生缺陷,也是最主要的致残原因之一。新生儿听力损失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国外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普通新生儿护理病房的发病率是0.1%~0.3%,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发病率是0.2%~0.4%。
   新生儿从出生后的前3年被认为是言语发育的关键时期。患有听力损失的儿童,如果未能尽早及时发现或缺乏必要的诊治和干预,错过了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会造成终身的遗憾。因而,新生儿听力缺陷的早期发现非常重要,这要依靠听力筛查。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卫生部规定的新生儿筛查项目之一,早期筛查可以使有听力障碍的婴儿被早期发现、及时诊断、早期治疗。新生儿及婴幼儿听力早期检测及干预项目包括听力筛查、诊断、干预、随访、康复训练及效果评估,是一项系统化和社会化的优生工程,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
  新生儿听力筛查起始于欧美发达国家,目前我国部分省市已经开展了这项工作。该检查简单、无创、快捷,检查环境噪声低于40dB,方法是在婴儿处于安静或熟睡状态时,将柔软的探头放入外耳道,2~5秒便可自动显示结果。若筛查结果未通过,则需要复筛或进一步进行AABR检查诊断。
  现已明确,听力损失应该尽早确诊,并及早给予恰当的干预措施,例如配戴助听器、施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等。最有效的干预开始于出生后6个月左右,尽早干预,可以实现先天性听力损伤儿童聋而不哑,争取让他们回到有声世界。目前,植入“人工耳蜗”是迄今为止治疗严重耳聋唯一有效的方法,如果听障儿童在幼儿时期植入人工耳蜗或佩戴助听器,是完全有可能跟正常人一样学习生活。
3  听力下降一定要马上治!
    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往往能说出准确的发病时间,多在3日内听力急剧下降。突发性耳聋的确切病因尚无定论,目前认为可能与内耳血管痉挛或栓塞、病毒感染、内耳迷路水肿、迷路窗膜破裂、变态反应性食物不耐受等因素有关。
    目前,国内外的大样本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均表明,突发性耳聋患者在发病后2周内是最佳治疗期,我们称之为“黄金窗口期”,大部分患者能够在这一窗口期被治愈。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孩子们的生活方式也与从前发生很大改变。低龄儿童从小就能接触到各种影音娱乐设备,或者被父母带到喧闹的商场、KTV等声音嘈杂的地方,有的学生在写作业时总是习惯性地带着耳机听音乐。其实,这些声音对耳朵来说很有可能是损害听力的噪音,专家指出,强大的或较轻的、持续性的声音长期刺激人耳,可能导致耳蜗微循环障碍,并造成耳蜗内负责感受声音的毛细胞和螺旋神经损伤,最终导致噪声性耳聋和耳鸣。如果你的孩子或者是你自己也有这样的经历,一定要及时改掉不良的习惯,如果感到孩子的听力已经受到影响,更要及时就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2 06:08:00 | 查看全部
今年3月3日是我国的第17个“爱耳日”,也是第四个世界“爱耳日”。目前,我国听力语言障碍残疾人有2000万人,有117万聋儿,其中七岁以下聋儿有80多万。而今年的全国“爱耳日”宣传活动主题就是“关注儿童听力健康”,旨在帮助公众了解儿童听力残疾现状、病因、预防与康复方法,降低儿童听力残疾的发生几率,唤起全社会对听障儿童的关注、理解和帮助。
1  是什么偷走了孩子的听力
    儿童耳聋常见的原因有先天性的也有后天性的。先天性的主要是遗传因素,后天性因素当中,儿童高烧不退、意外摔伤、噪音过大,是导致儿童耳聋的三大重要原因。
   耳聋具有遗传倾向,儿童6岁之前应每年检测一次听力。来自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的资料显示,我国先天性耳聋发病率占所有听力障碍人群的50%以上,而遗传聋约占先天性耳聋的85%。由于遗传方式比较复杂、遗传性耳聋的表现方式也多种多样。即使父母听力正常,子女也可能出现耳聋。通过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便于新生儿父母了解孩子的听力状况。同时,随着孩子的成长,直到6岁为止,每年均进行一次听力检测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早期发现孩子的听力损失,以便采取积极治疗。
    青少年耳聋多因药物引起,感冒发烧时别乱用抗生素。每年我国新增3万聋儿,其中有60%以上为药物性耳聋患者。我国聋儿发病比例高于发达国家,而且多数为药物性耳聋,每年的新增聋儿中半数为药物中毒性耳聋。由于滥用耳毒性抗生素,造成全国每年有几万名后天药物性耳聋患者,约占所有药物性耳聋患者总数的35%,而因感冒发烧使用抗菌素不当致聋的则占药物性致聋的68%,已远远超出了先天性耳聋的人数。除了人们现在所熟知的链霉素以外,临床上常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还有卡那霉素、核糖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等近20种,而且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与强利尿药(如呋喃苯酸、利尿酸等)联用,还能加强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耳毒性副作用,可致严重暂时性或永久性耳聋。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一种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不宜与其他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联用,这样做不但抗菌作用不扩大,因共同的毒性基础,还可增强对第八对脑神经和肾脏的毒性,极易引起永久性耳聋。
2  听力筛查——新生儿听力缺陷早发现
    听力障碍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种出生缺陷,也是最主要的致残原因之一。新生儿听力损失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国外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普通新生儿护理病房的发病率是0.1%~0.3%,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发病率是0.2%~0.4%。
   新生儿从出生后的前3年被认为是言语发育的关键时期。患有听力损失的儿童,如果未能尽早及时发现或缺乏必要的诊治和干预,错过了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会造成终身的遗憾。因而,新生儿听力缺陷的早期发现非常重要,这要依靠听力筛查。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卫生部规定的新生儿筛查项目之一,早期筛查可以使有听力障碍的婴儿被早期发现、及时诊断、早期治疗。新生儿及婴幼儿听力早期检测及干预项目包括听力筛查、诊断、干预、随访、康复训练及效果评估,是一项系统化和社会化的优生工程,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
  新生儿听力筛查起始于欧美发达国家,目前我国部分省市已经开展了这项工作。该检查简单、无创、快捷,检查环境噪声低于40dB,方法是在婴儿处于安静或熟睡状态时,将柔软的探头放入外耳道,2~5秒便可自动显示结果。若筛查结果未通过,则需要复筛或进一步进行AABR检查诊断。
  现已明确,听力损失应该尽早确诊,并及早给予恰当的干预措施,例如配戴助听器、施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等。最有效的干预开始于出生后6个月左右,尽早干预,可以实现先天性听力损伤儿童聋而不哑,争取让他们回到有声世界。目前,植入“人工耳蜗”是迄今为止治疗严重耳聋唯一有效的方法,如果听障儿童在幼儿时期植入人工耳蜗或佩戴助听器,是完全有可能跟正常人一样学习生活。
3  听力下降一定要马上治!
    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往往能说出准确的发病时间,多在3日内听力急剧下降。突发性耳聋的确切病因尚无定论,目前认为可能与内耳血管痉挛或栓塞、病毒感染、内耳迷路水肿、迷路窗膜破裂、变态反应性食物不耐受等因素有关。
    目前,国内外的大样本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均表明,突发性耳聋患者在发病后2周内是最佳治疗期,我们称之为“黄金窗口期”,大部分患者能够在这一窗口期被治愈。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孩子们的生活方式也与从前发生很大改变。低龄儿童从小就能接触到各种影音娱乐设备,或者被父母带到喧闹的商场、KTV等声音嘈杂的地方,有的学生在写作业时总是习惯性地带着耳机听音乐。其实,这些声音对耳朵来说很有可能是损害听力的噪音,专家指出,强大的或较轻的、持续性的声音长期刺激人耳,可能导致耳蜗微循环障碍,并造成耳蜗内负责感受声音的毛细胞和螺旋神经损伤,最终导致噪声性耳聋和耳鸣。如果你的孩子或者是你自己也有这样的经历,一定要及时改掉不良的习惯,如果感到孩子的听力已经受到影响,更要及时就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2 06:08:19 | 查看全部
数据小知识
  据研究,如果一个人长时间地处于85分贝或者更高的噪声之中,将可能导致听力受损。下面是各种声音或者场合所达到的分贝数:
厨房垃圾处理器:85分贝
汽车流量大的马路上:85分贝
吵闹的餐馆:85分贝
音量开得很大的随身听:110分贝
农用设备:110分贝
救护车的警笛声:120分贝
摇滚音乐会:120分贝
燃放烟火:125分贝
挤压后发出声音的玩具:135分贝
喷气发动机:140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