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这首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江苏民歌,从60年代一直唱到80年代,经久不衰。暮春三月,花园中的百花姹紫嫣红,姿态万千,芳香四溢,其中有一个品种姿压群芳,栽培悠久,广受大众喜爱,那就是茉莉花。在二九一分公司也有一朵时时散发着清香,绽放着美丽的“茉莉花”,她就是2015年4月被共青团中央授予:“百名向上向善好青年”——二九一分公司二区政工干事郭炳莉。
郭炳莉,今年45岁,1米60的个头,整天梳一个马尾辫。认识郭炳莉的人都会给她一个相同的评价,那就是热爱生活、工作积极肯干、心地善良、有爱心和同情心。郭炳莉喜欢养花,家里养了大大小小几十盆花,但她最钟爱的还是茉莉花。郭炳莉喜欢茉莉花的原因是茉莉花洁白无瑕,时时散发着清香,加之花期长,给人以自然的享受和美感,就连网名郭炳莉用的都是“馨香茉莉”。
郭炳莉是一个不太注重外表美的人,不化妆、不穿时髦衣服,这是她生活的真实写照。因工作忙,业余时间还要照顾干妈们,也没有时间和经历顾及自己的外表和家庭。每月的工资除了买一些生活必须品外,剩下的就给干妈们买衣服、买药、买食品……有钱舍得给“妈妈们”花,自己却从未买过像样的衣服和化妆品,总是捡姐姐和妹妹的衣服穿。郭炳莉有钱不舍得买穿戴,却舍得给干妈妈们花,这种孝老爱亲的传统离不开妈妈上行下孝和谆谆教诲的熏陶。
郭炳莉的母亲44岁时就守寡。在过去那段艰难的日子里,郭炳莉一家得到了不少好心人的帮助和照顾,这些点点滴滴深深地印在郭炳莉的脑海里。母亲也常常教育她,要知恩图报,做人要有良善。怀着这份嘱托,自1996年开始,郭炳莉除了尽孝自己的婆婆外,20年当中,她的人生中又相继多了七个干妈,这七个干妈平均年龄70岁。干妈们有体弱多病的,她就在工作之余伴在她们的病床左右、有生活困难的,她就向亲女儿一样无微不至地关怀和照顾……
20年,弹指一挥间。看到同事们都在农场买了楼房,自己还住在低矮的平房里,有时想想心里也委屈。姐妹们看她冬天蹲在平房里守着煤炉取暖,屋里到处是烟和水蒸气,准备借给她点钱让她也到农场买个楼,享受享受城里人的生活,好意被郭炳莉一一谢绝了。她觉得搬到场部可以,但不方便照顾老人们。就是这种不离不弃的坚守,让她在平房里一住就是20多年。
照顾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人,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难。郭炳莉从事政工工作,除了完成上级各部门落实的各项政工任务,工作之余还要出去采访,写新闻稿件,加之没白没夜地照顾这些老人,关心家庭就相对少了一些,家里的大小琐事就全落在丈夫一个人的身上。刚开始丈夫不理解,埋怨郭炳莉称:“这个家就是她的旅店”。可跟老人们相处时间长了,建立起了不可割舍的感情后,丈夫的观念也悄然地发生着变化。有时老人突发疾病,郭炳莉不在家,丈夫就开车将老人送到医院进行及时治疗。
照顾上了年纪的老人,不知啥时侯就会有突发事件。郭炳莉最怕的就是夜里来电话。只要是夜里来电话,那肯定就是干妈们打来的求助电话。
2014年冬季,一日凌晨两点,一阵儿急促的电话铃声将熟睡的郭炳莉警醒,朦胧中赶紧摸起电话,原来是李永花妈妈打来的。李妈妈患有全身麻痹,只有脑袋能动,常年瘫痪在床。这天夜里感冒、发烧,憋得慌,喘不上气来,郭炳莉就赶紧穿上衣服、带上降压药,三步并成两步赶到老人家中,给老人测体温、服降压药、用沾水的毛巾给老人降温……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折腾,老人的高烧终于退下来了,待她回到家里已是凌晨3点半。
去年正月十四,一个不兴的消息传来,经她伺候一个多月的白兰英妈妈因医治无效去世了。郭炳莉立马放下手中的工作打车赶到医院,拉住白兰英老人的手哭得泣不成声,并向单位领导请假后,和老人的亲属一起忙前忙后,直至老人火化,披麻戴孝将老人送走。
妈妈多,事就多。偏瘫在床的李妈妈家人外出,老人不能照顾自己。郭炳莉每天下班后,就像亲女儿一样贴身照顾,为老人端屎端尿;张妈妈家的电壶坏了,她就买个新的送过去,仵妈妈总犯牙疼病,除了给老人买牙疼药。严重了,她还要和老公开车将老人送到农场医院牙科治疗。平时帮这个老妈捎点东西,帮那个老妈交个电话费,每到年节,郭炳莉和丈夫更要买上礼品、衣服或生活用品给7个老妈送祝福……
2015年中秋,郭炳莉和丈夫合计,干妈们年纪越来越大了,老人们聚到一起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今年这个中秋要把所有的老人都请到家里来过。
为了实现女儿、妈妈大团聚,一大早儿,郭炳莉和丈夫就开始忙活。丈夫买肉、买菜,自己在家里收拾屋子,如同迎接贵客一样,在做着各种准备。一切就绪后,郭炳莉挨个给妈妈们打电话,有的妈妈行动不便,就让丈夫开车去接。
东北的传统,过年过节就要吃饺子,寓意着幸福团圆。郭炳莉活了一大盆的饺子馅,随着妈妈们一个个到来,大家一起包饺子、一起聊天……忙活了一个上午,饺子终于下锅了,郭炳莉又做了一大桌子老人们爱吃的菜。饭桌上不同姓氏的干妈们围坐在一起,吃着、喝着、聊着、笑着……谈笑声此起彼伏。看到老人们的幸福和高兴劲,郭炳莉好像完成了一个很大很大的心愿,内心也格外地高兴。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真情的付出总会有回报”。平时的关心和照顾,也换来了妈妈们对女儿的关心。上班后,总有老妈偷偷跑来给她的菜园铲地拔草;下班后,经常有蒸好的馒头和包子挂在门闩上;做好饭菜,老妈便隔着窗子喊她回家吃饭……此时此刻,她无“权”拒绝,在这些老妈近乎武断的做法中,她也尽情地享受着那份广博的亲情和这份特有的优待所换来的幸福与快乐。
每每和郭炳莉聊起为什么要无微不至照顾这些老人时,她只淡淡一笑说:“一是为了完成妈妈的心愿;二是人到了老年,儿女又都不在身边,左邻右舍的能帮就帮一把,他们缺少的并不是金钱,而是缺少精神的慰藉,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老人们晚年生活过得更开心、更快乐一点儿”。简单而朴实的话语道出了郭炳莉的为人本质和她的美丽人生。当有人问起,是什么力量让你坚持这么长时间,你对自己的决定后悔过吗?郭炳莉坦然地回答:“我从来没有对自己的决定后悔过,虽然我收入不高,但是我的精神是富庶的,因为我拥的财富而正是其他人所没有的”。
郭炳莉用人生不长也不算短的20年悉心照顾婆婆和干妈们,成为妈妈们心中最为贴心的“小棉袄”。郭炳莉的真情付出得到了周围人认可。她的崇德向上、大爱无边的情怀也得到了各级党委的高度评价。2015年4月,郭炳莉被共青团中央授予:“百名向上向善好青年”荣誉称号;2015年7月被红兴隆管局党委评为:“红管局优秀共产党员”;2015年3月被农场党委授予:“道德模范标兵”荣誉称号。转载:中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