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寻找年味儿
收入高了,积蓄多了,生活好了,“年味儿”却淡了,“过年”的激情都去哪儿了?
欲望是点燃激情的灯。上世纪八三年以前浓浓的“年味儿”就是吃好穿暖。生活不富裕,辛苦了一年,节俭了一年,全盼着年底农闲时好好休息一下,用积攒了一年的钱陪家人逛逛街,吃点好的,添件新衣服,可口袋里为数不多的钱只能勉强让老人和小孩尝尝鲜,中年人却可望而不可及,于是就有了“少吃多香,回味无穷”的感觉,以至于每到年关都有一种急不可待的念想。什么时候可以歇着不干活,吃上好的东西、穿上漂亮衣服当时就叫幸福。春节,能够满足那些年人们心中简单的愿望,就点燃了激情的灯,年味儿就特足。
“春晚”为老百姓换了口味。上世纪八三年以后,老百姓逐渐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平时吃点好的,换季儿添件新衣服,年底的激情便少了。物质上满足了,但精神生活却越发觉得空虚,春晚的文化大餐改变了人们的口味儿,丰富了节日的生活。在盛大的气场下体验新鲜,脍炙人口的相声,动听悦耳的天籁之音,感人诲人的小品,闻所未闻的异域风情激荡着人的心扉。眼光放远了,心里的世界大了,新鲜的事儿一多,年味儿自然又浓了。
“团圆”重温了“年”传统的老味道。步入新世纪,生活更加富裕了,生活节奏也加快了,为了过得更好我们无意间却失去了生活。疲于奔波,离多聚少,互联网、智能手机等先进的沟通方式让人们的感情进入虚拟时代。新闻资讯、学习工作、购物娱乐都要上网,就连祝贺、上坟也要到网上去做,感情还有味吗?“回家过年”再次成为春节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父母姊妹、亲朋好友、乡里乡亲一年到头也少有机会用心去看过,只有到了年关大家都放下工作的时候才卸下面具,静心面对面地嘘寒问暖、总结一年的得失,说说心里话、拉拉家常,年关便显得弥足珍贵起来。唠不完的家常、道不完的情感把春节装扮的韵味十足。国人传承了上下五千年的古老文化,再次让“年”发出原始的老道醇香。
“亲力亲为”营造出年味儿。如今年关,家里啥都不缺,就是少了兴致。多年以来总是过着年糕不用蒸、丸子不用炸、年货不用办、出门全靠钱的日子,超市年节不休,果蔬天天都有,新衣满意就买,零食随意拿来,娱乐网上求、交友不用愁、亲朋“圈里”守、“团圆”随时候。安逸,可一年到头天天如此春节还有新意吗?今年我回归了传统年。腊月初五,妻子亲自下厨用大麦仁、玉米仁、大米、小米、豌豆、红薯、蔓菁做了一大锅“五豆”粥,邀请哥嫂全家和街坊邻里来品尝,并在喝粥的时候把“五豆粥”的由来讲给大家听,他们说:“现在过年连小孩都没了兴趣,看来是咱们安排的不好,像这样有原味、有故事、热热闹闹的文化年,既新鲜又长知识谁不爱过?“年”还是亲自动手去营造热闹的气氛,才能过得新鲜有味。”吃五豆、喝腊八、祭灶火烧尝一口,蒸年糕、炸丸子、二十七八把猪杀,贴桃符、熬百岁、除夕“春晚”惹人醉,初一拜完长辈发压岁、初二岳母家里聚聚会、元宵节前走亲戚、青山仙庙跪一跪。心若回归,年就有味。
生活腻了,不妨品一品原味的东西,寻找一下最初的感觉。年味儿就是一杯茶,亲手沏上,浓淡自己斟酌,味道不仅在舌尖,其实全在心上。(李牛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