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90|回复: 1

年味儿“淡了”

发表于 2016-3-2 22:13:5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年味儿“淡了”

我的家乡在陕西陕西人如今把春节叫做过年,年是一种民俗,一种文化,它是几千年民族文化传统的积淀。记得外婆,过年,那可是有一整套的习俗,一进腊月,各家就开始忙活起来,初八吃腊八粥,二十三过小年,准备果品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二十四扫尘日,全家大扫除,还要在床脚点灯,驱鬼辟邪。年三十,讲究就更多了,贴门神,贴年画,贴窗花,祭祖宗,祭天地,一直到正月十五过完元宵节,闹完花灯,年才算过完。

眼下的生活,大家平时的生活都以工作为中心,有离家远的,有离家近的,那些传统习俗似乎已经成了遥远的回忆,带点年味儿的活动似乎只剩下了贴个春联,放放鞭炮,看看春晚,真正的年味儿好像只有到遥远的乡村才能看得到恐怕是许多人过年时的感觉。不必说一直工作在外的年轻人连才上幼儿园的小外甥在视频里都一脸无聊地说,过年就剩了两件事有意思,放鞭炮和压岁钱。看来,年味儿似乎还真是淡了,可真的淡了吗?

如今,过年最大的主题是团圆,春节期间,在外工作的人们回到家乡,和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个团圆饭,喝杯团圆酒,谈谈工作的事情,聊聊生活的烦恼,体会着家的温馨,亲情的温暖,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

以前的旧风俗淡了,如今的新主题更突出了。过年,要过出年味儿来才好。年味儿需要载体当以前只有在过年才能吃到的年货现在每天在超市里都堆积如山的时候,在物质逐渐丰富的生活条件下,我们更需要文化层面的年。迎来送往、喝酒聚会的间隙,可以去听听家乡戏,看看大秧歌;也可以拿出毛笔来试着写几副春联邻家的老人们学学剪纸或者什么都不做,只是坐在火炉旁听母亲过去的事情”。你也可以感觉到年味儿正一点点地从老人脸上的皱纹里,从噼啪作响的灶火中渗透出来,洋溢在你的周围——那就是年味儿

    一辆辆摩托车、汽车,一趟趟火车、飞机载着归家的人们,还有那大包小包的年货,也载着人们的期盼回家了。穿过细长隧道,一对对春联喜气十足,趣味横生,一个个字刚劲有力,金光灿灿,一辆辆车上走出了满面愉悦的儿女;一扇扇门前站着神采奕奕的父母。楼满了,一间间屋里飘出欢声笑语;路窄了,占道的是丝丝缕缕扯不断的亲情。

    年味最浓是子夜家家灯火通明,喜气洋洋,全家人欢聚一堂,各种小菜摆满饭桌,一家人开怀畅饮,共叙亲情,说着吉祥祝福的话语,有说有笑,其乐融融。既有了口福,填饱了肚子,还温暖了心坎。

    心思涌动,欢歌飞扬,“淡了”的年味儿,如今,在人们的幸福感中近距离感受着、延续着。

                                       (锌业五厂:刘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1 10:47:10 | 查看全部
“淡了”的年味儿——身在严寒中的国企,工友们对过年也看淡了,今年放假,生产区里空荡荡的,工友们都回家忙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