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2005年以来,水驱自然递减率降了9个百分点
大庆油田采油四厂水驱开发“妙手回春”
本报通讯员 丛宽 杜春娟
经过40多年的高效开发,大庆油田采油四厂目前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高采油速度的“三高”开发阶段,同时暴露出储采失衡矛盾加剧、水驱地层压力水平偏低等矛盾,给油田稳产带来了较大难度。
如何让水驱开发“妙手回春”?
近年来,采油四厂变压力为动力,变矛盾为潜力,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强化水驱的综合调整工作,使水驱自然递减率由2005年的16.08%逐步控制到了7%左右,水驱开发逐渐步入良性循环。
对症下药根治“顽疾”
杏北开发区杏一~三区由于受布井方式、成片套损等因素影响,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以来,注采系统不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
如何治理这个“顽疾”?必须得“对症下药”,有效开展注采系统调整工作势在必行。
2005年以来,这个厂采取了转注、补钻新井、补孔相结合的协同模式进行注采系统调整,宏观上,通过转注将原采用反九点法和不规则五点法布井的一次加密调整井网、二次加密井网调整为相对规则的五点法面积井网,降低油水井数比,完善注采系统;微观上,通过油水井补孔,进一步完善单砂体注采关系;局部井区通过钻补充井、大修、更新、侧斜等措施完善注采关系。
几年来,共实施注采系统调整205井次,同时,配套实施了注采结构调整措施488井次,使区块的开发效果得到较好改善:注水状况由“点强面弱”转变为“点弱面强”,区块的油水井数比和单井注水强度降低,水驱控制程度得到提高,注采比和地层压力稳步上升,产量递减和含水上升速度得到较好控制。
营养“配餐”强筋壮骨
要想“身强体壮”,补好营养很关键。
这个厂针对每口井的特点,实行个性化“配餐”,通过优化实施酸化增注、压裂改造、补孔等注水井个性化增注措施,使得水井永葆“青春活力”,向地层注够水、注好水。
2006年以来,采油四厂对不同污染堵塞类型的854口井,采取了有针对性的酸化措施,对油层发育较差等原因导致的192口低注井实施了压裂改造措施,对注采关系不完善井区的62口低注井实施补孔,累计共实施各类增注措施1108井次。统计结果显示,酸化后的措施井初期单井日增注45立方米,单井累计增注3289立方米。压裂后的低注井初期平均单井注水压力由12.3MPa下降到10.9MPa,单井日注水量由29.3立方米增加到77.4立方米。补孔前后对比,措施井多向连通的层数比例由29.0%提高到35.7%,初期平均单井注水压力由12.4MPa下降到11.6MPa,单井日注水量由48.7立方米增加到70.8立方米。
通过实施个性化增注措施,提高了低注井层的油层动用程度,改善了井区的开发效果。
“神医”唤醒“睡美人”
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受开发形势变化和经济技术条件限制,出现了一定数量的长关井。
如何唤醒这些“睡美人”?采油四厂的技术人员动了不少脑筋,下了不少“妙方”,见到了“奇效”。
2008年以来,这个厂在接替资源减少、储采失衡矛盾加剧和调整余地变小的形势下,专门成立了长关井治理领导小组,设立了专项治理资金,积极开展了长关井治理工作。按照“先高后低、先易后难、跟踪调整”的治理原则,通过实施“三结合”、“两优先”的治理原则,即长关井治理与套损综合治理相结合,与注采系统调整相结合,与注采结构调整相结合;优先治理剩余油相对富集井区的长关井,优先治理对井区开发状况影响较大的长关井,共治理长关井575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8年、2009年分别减缓水驱产量自然递减率1.98、1.49个百分点,为全厂近两年产量保持在400万吨以上做出了积极贡献。
大庆油田采油四厂党委宣传部宣传干事 丛宽
手机号:13504896460
办公室电话:0459-4192778
通讯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红岗区第四采油厂宣传部
邮政编码:1635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