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职场上的你是否可以“学以致用”?工作多年之后,你是否还能不忘初心,满怀职业理想?日前,记者对大学生的职业满意度进行了深入调查。 岗位竞争激烈 学非所用无奈转行 毕业于北京某知名高校经济专业的杨婧就有着类似求职经历。两年前,杨婧本科毕业,本以为凭借专业优势可以进入银行工作,但没想到该专业应届毕业生太多,在激烈的竞争中她最终没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只好退而求其次,进入一家杂志社做起编辑工作。 “每天的工作基本都是在编辑校对稿件,和文字打交道,而且大部分的文稿都和经济学不沾边,当年在学校学的专业几乎没用上。”杨婧告诉记者。 谈到当年入学时的初衷,杨婧感慨说,当时,自己和家人都觉得学经济专业职业发展前景好,但是到大学毕业后才发现,谋一份对口的工作比自己想的难的多。 专家:职场里的“学以致用”不能狭隘理解 虽然多数高校毕业生在择业时,首先考虑到的就是专业对口问题,但这是否是评判人才“学以致用”的惟一标准也有待讨论。 在某国有企业从事行政工作的萧飞对此有着自己的看法。他告诉记者,通过自己以往两年的工作经验看,专业不对口也不代表学非所用。 “我在本科和研究生期间学的都是外语,两年前从学校毕业后就进入到现在的单位做行政,虽然专业不对口,但自己大学时代参加社团活动的经验也派上了用场。”萧飞说。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用人单位用工也并非总是将专业对口摆在首要位置,特别是一些专业性要求较弱的岗位。 在北京某外企从事多年人力资源工作的马女士表示,“作为用人单位,我们通常会关注一个人的综合素养,除了专业知识外,求职者的性格、能力与职位的匹配度都是权衡的重要因素。” “现代社会的职场,真正的‘学以致用’是结合自己的能力、个性选择工作,如果适合那就是学以致用。一个学生除了专业课程外,他在社团的活动、课外实践等都是他的‘所学’,不可仅以‘对口’与否来评判是否‘致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强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