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日上午9点,北大深圳医院西门进车道上私家车队伍长达四五百米,医院内部车位已满。
前不久,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发布,深圳名列十大堵城。这不是光荣的冠冕,而是令人沉重的标签。
据统计,深圳全年人均交通拥堵成本超7253元,全国第三。拥堵成本若只算经济账,就流于浮表。以记者调查为例,在北大深圳医院正门前,时常排起长龙,有时每5分钟才移动一个位置。排队看病,久滞不动,就可能耽误看病,这种成本如何计量?
如何打破道路拥堵困局?市民在思考,城市管理者更在关注。但是,当前最需要的不是如何治,而是弄清楚哪里堵、为何那里堵?
集纳常见的说法,深圳之所以堵,与车辆激增、停车位缺口大等原因有关。不过,同样是拥堵,此处与彼处原因未必相同。因此,需要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开出药方。别指望药到病除,更别指望万灵药,包治百病,永不复发。药效要多大,如何使药效持续,同样值得深思。
古人有云:“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用治病的办法用在治堵上,恰如其分。面对目前已经渐渐显露的拥堵加剧,不可掉以轻心,也不必进退失据。一方面在规划时应尽可能地跳出传统思路,分散可能出现的堵点。另一方面应尽快消除现有堵点,化堵为通。(记者 刘姝媚 秦川)
来源:深圳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