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3月2日,记者在深圳湾口岸看到,不少车辆在马路中间随意上下客,造成道路堵塞。
日均10万人过关 深圳湾口岸受不了 口岸交通接驳设施建设不足致交通拥堵
深圳湾口岸开通以来,随着周边及南山区后海、蛇口、前海等片区的开发,口岸周边道路客运交通出行需求快速增长,过关人、车数量逐年大幅度增加,口岸原有通关能力已经明显不足,附近道路经常出现堵塞,严重时甚至影响周边如东滨路及沿江高速的通行。这些也成为深晚新媒体矩阵开通“百万市民议交通”话题后,公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如何解决类似口岸拥堵等拥堵片区问题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事。
拥堵原因
公共交通不便 私家车乱停乱放
昨日上午,深晚记者来到深圳湾口岸,发现接驳区内,车辆交织、人车冲突严重,社会车辆违章停放或临时停车上下客、占道现象普遍,这使得道路交通极易产生拥堵。
“我也不想开车过来的,可是这边的公交线路太不方便了,地铁出来也要绕来绕去走好久。”堵在东滨路上的市民黄先生说道,“这边经常有大巴就停在路边,本来路就不宽,不堵车才怪。”
深晚记者了解到,现在包括宝安、南山等片区的人主要赴港通道都是深圳湾口岸,公共交通不方便,很多市民选择小汽车出行。但部分小汽车违章停放或临时停车上下客占用机动车道现象普遍,加剧了集散通道的拥堵。
人行通道缺失 接驳区内人车抢行
深晚记者注意到,不少市民在接驳区下车后,都会选择直接横穿车行通道,去到联检大楼一侧。有的旅客甚至穿越绿化带、翻越护栏。而记者发现,在出租车落客区很难看到指引通向联检大楼的指示牌,也使得很多旅客误入并穿越车行通道。
据了解,深圳湾口岸区设有A、B、C、D四个社会车辆停车场,停车位约2000个,为全市口岸之最。而从各停车场到口岸大厦最近距离有300米,最远距离也近1000米,还要多次穿过机动车道。内部东二-东四-东三路通道单一,功能混杂,公交、旅巴、校车、出租车、小汽车混合进出,无法实现相对分离。而类似A停车场和联检大楼间也并未设置人行横道,从A停车场走出的旅客常常选择冒险与汽车“抢行”,存在安全隐患。
公交超饱和使用 乘客滞留时间长
深晚记者在公交候车站注意到,深圳湾口岸公交存在超饱和使用的情况,乘客排队严重,候车时间普遍比较长。
据了解,距离口岸最近的地铁2号线登良、海月站均超过1.5公里,难为口岸提供有效的轨道交通服务;口岸常规公交线路有16条,受场站空间所限亦难以进一步增加覆盖与运力。同时,口岸的区域拥堵也导致高峰时段出租车服务意愿不足,高峰期接驳出租车少,乘客等候时间长。深晚记者在出租车上客区观察发现,在此等车的队伍目测接近30米,旅客大概需要排队15分钟左右才能打到车,而在现场揽客的非法营运车辆司机屡见不鲜。
出入境旅客量远超设计通关能力
此外,深圳湾口岸的交通接驳设施也存在明显的不足。继2007年正式启用至今,通关旅客年均增长15%,2014年日均出入境旅客10.4万人次,已远超设计当初6万人次/日的旅客承载能力。2016年春节七天,旅客通关两更是高达76万人次。据悉,到2030年,口岸承担跨境客流总量会达到25万人次/日,将是现在的2.5倍。
公交设施方面,现状7500平方米公交场站按设计通关能力(6万人次/日)配置,无法满足现状10.4万人次/日通关需求,公交接驳设施缺口接近50%,乘客排队严重、候车时间长。社会车接驳方面,停车场从最初的1个逐步增加到4个,私家车停车位增加至2000个,目前小汽车出行比例高达30%,高峰时段加剧口岸内外道路压力,导致交通拥堵现象严重。
旅游交通方面,现状口岸旅巴乘客近三成,但原设计未考虑上落客空间,节假日高峰超过50辆旅巴同时违章占用东滨路、科苑路等路段上下客,加剧拥堵。
跨境学童方面,目前通过深圳湾口岸跨境的学童已达9000人次/日,原设计未考虑其接驳需求,现状高峰期约25辆接驳校巴只能借用出租车场地上下客。
来源:深圳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