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工会建成三级职工服务体系 |
|
“爱心妈妈小屋”温馨又体贴 |
|
青岛市总工会主席于睿慰问困难职工 |
|
市总工会在青岛火车北站送岛城建设者平安返乡 |
|
市总工会到青岛地铁施工工地送清凉 |
|
全市95万名职工参加“安康杯”竞赛 |
|
分类指导基层工会组织建设 |
|
青岛发放首批10万张工会会员服务卡 |
|
市总工会帮助1000名职工免费上大学 |
|
青岛市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劳动模范表彰大会 |
|
劳动志愿者走进太平角社区为居民服务 |
|
市总工会每年都举办职工广播操比赛 |
|
全市示范性劳动竞赛暨“查、保、促”活动启动 |
|
|
去年以来,青岛市总工会深入贯彻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三严三实”教育,按照“稳定、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深入实施工会“五项工程”,倾心服务一线职工,团结动员全市广大职工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投身“四个全面”伟大实践,在推动青岛“十三五”规划全面落实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有力地推动了青岛的建设和发展。 |
|
实施工会依法维权工程 |
|
*不断提高工会依法维权水平 |
|
为了加强劳动法律监督和劳动争议调解处理,成立了由100位律师组成的工会法律顾问团,协同有关单位和部门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裁诉对接机制,制定了工会法律援助办法、工会法律顾问团管理办法、工会法律服务经费管理办法、工会法律服务档案立卷归档办法等,推动工会法律援助规范化。在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设立工会法律援助岗和人民调解室,为职工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 |
|
*大力推动集体协商工作“集中要约行动月”常态化,规范协商程序,督导集体合同的履行并纳入人大立法调研。全市共签订集体合同19565份、工资专项集体合同19842份,建会企业建制率达90.6%,全市签订工资集体合同的企业覆盖职工200余万人。 |
|
*参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稳定 |
|
目前,青岛市已建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完善劳动争议预警预判、信息通报和紧急处置机制,实行逐级问责。市总工会联合5部门出台《关于构建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化处理机制的指导意见》,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预防和调解作用,市区两级“12351”职工维权热线接待并妥善处理职工来信来访咨询,使工会工作日益发挥出积极作用。 |
|
*保障职工民主权利,建立“查、保、促”长效机制 |
|
开展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法治推进年和“推行协商民主、强化社会责任”品牌创建活动,提炼总结出“4+6+X”的企业民主管理工作模式,指导国有企事业改革、改制、搬迁和职工劳动报酬调整方案制定过程中,严格执行职代会民主程序,源头参与职工权益维护。 |
|
为维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青岛市总工会非常重视对一线职工的安全培训,定期组织“安全健康伴我行”职工安全知识竞赛系列活动,组织全市95万名职工参加“安康杯”竞赛活动,重点推进“查隐患、保安全、促发展”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的扎实开展,市总班子成员每月分头带队到企业督导检查,目前全市建会企业参加“查、保、促”活动达到98%、职工达200多万名,“查、保、促”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
|
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 |
|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
|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领职工,大力推动职工文化、企业文化建设,以“中国梦·劳动美”为主题开展职工理想信念教育,组织纪念抗战70周年群众性专题教育和文艺演出活动。参加和组织职工职业道德建设评选表彰活动,“大国工匠”宁允展被评为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加大对职工群体、先模人物和工会工作的宣传力度。建设“职工书屋”、“书香企业”,扩大“知识就是力量——每周一讲”受众面,“共同的家园”送演出活动安排了75场,两个文化宫向职工免费开放设施场地1500余场次,促进了企业文化、职工文化繁荣发展。 |
|
*创新打造工会教育培训“1138工程” |
|
实施工会教育培训“1138工程”,组织1000名职工参加国家开放大学、人民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学校的网络学历教育;利用黄岛区职工技术学校、即墨市职工业余学校两个培训基地,为1000名农民工、下岗失业职工提供了就业创业培训;分别鼓励1000名和2000名职工提升技术职称等级,职工素质提升“1138”工程的社会效益日益扩大。 |
|
*广泛开展职工技术创新竞赛活动 |
|
组织区域和行业开展技能竞赛,培育金牌职工、首席技师和创新能手。围绕实施“创新创业创客”行动,开展以技术创新为重点的竞赛活动。确立了青岛新机场、轨道交通工程等25个示范性重点工程劳动竞赛项目,设立“振超技能大奖”,在近百个工种、33个赛区开展了行业性技能竞赛。新命名28家劳模创新工作室,全市评选表彰10大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10佳节能减排合理化建议“金点子”、20名优秀科技创新带头人和123个安全生产标准化班组。 |
|
实施职工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
|
*健全三级工会服务网络 |
|
完善三级服务网络建设,将帮扶困难职工、职工互助保障、职工素质提升、法律维权服务以及普惠制的惠工服务等项目融入职工服务体系,为服务职工搭建平台,实行一站式服务。 |
|
目前,省总、市总合计投入1130万元支持全市职工服务体系建设,市级和所有区市职工服务中心已通过省总验收,全市143个镇街和140个规模以上企业建成职工服务站。认真落实省总《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工会工作的意见》,投入1700余万元,着力解决基层工会“无人干事、无钱办事”的难题,全市已聘任社会化工会工作者303名,配备专职社会化工会工作者的镇街已达92%。 |
|
*推动“四季服务”活动 |
|
完善了《青岛市困难职工救助办法》,提高了生活、大病、助学救助标准。“冬送温暖”基本实现了对困难职工的全覆盖,2014年元旦、春节期间,全市各级工会共筹集送温暖慰问款物2200余万元,走访慰问企业3177家、困难劳模3000余人、农民工4.5万余人。“春送岗位”活动,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2万余个,“十百千万”活动培养创业示范基地10个,选树创业带头人100名,直接吸纳下岗失业人员3268人,带动就业1.3万人。“夏送清凉”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慰问一线职工和农民工5万余人。“金秋助学”活动筹措资金30余万元,为困难职工子女串起“助学+就业+创业”的帮扶服务链条。 |
|
实施工会“惠员工程” |
|
目前,青岛工会“惠员工程”已经全面启动。按照先行试点、成熟一批、发展一批的原则,市总联合交运集团、利群集团、国风药业、新华书店等企业商家研究开发惠工服务项目,制作了“工会会员服务卡”,一期发放10万张,持卡会员不仅可享受餐饮购物、医药、交通等领域的优惠,还可获赠最高1万元的非工伤意外伤害保障。职工互助保障工作稳步推进,全市目前已有50万名职工参加职工互助保险活动,为18011名会员赔付保障金2876万元。开展了“关爱健康、崇尚劳动”为主题的免费职工疗休养健康体检活动,安排公交、环卫、医护、科技、教育等行业千名一线职工疗休养和万名高风险行业、苦脏累险岗位职工健康体检,受到社会肯定、企业好评、职工欢迎。 |
|
创新女职工关爱行动,探索推进“爱心妈妈小屋”建设,组织了工会“缘系一线”单身职工联谊会,逐步成为社会关注和职工欢迎的靓丽品牌。 |
|
实施基层组织建设工程 |
|
*大力推进规范化建设 |
|
实施加强工会基层组织建设3年行动计划,分类总结推广先进典型,在市中级法院、南车四方股份公司、黄岛区辛安街道召开了机关事业单位、市直企业、镇街工会3个现场推进会,得到基层工会认可和支持,并在全总、省总工会组织建设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开展建会数据普查工作,确保数据真实性、准确性,目前全市基层工会组织已达26522个,会员发展到270万人,规范化建设达标企业达到60%,示范点单位260个。 |
|
*大力组织农民工入会 开展“农民工入会集中行动”,以工业园区、快递物流行业、家政服务龙头企业、建筑施工行业、新型农业加工企业为重点,积极探索农民工入会的新路子。推广城阳区夏庄街道果蔬行业工会联合会建会模式,召开全市10大快递物流企业工会组建协调会和农民工入会座谈会;联合市委统战部、工商联、非公企业党工委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工会组织建设的工作意见》,协调各方进一步深化党建带工建工作,在非公经济组织中新建会481家,新发展农民工入会20471人。 |
|
新的一年,青岛市总工会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牢牢把握工人运动时代主题,树立和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增强“三性”,着力去除“四化”,着力做强基层,着力改革创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实现“十三五”规划、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建功立业。 (杨明清 张琳艳) 来源:中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