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63|回复: 0

年下,关机的生活才是正常的生活

发表于 2016-3-4 11:49:3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关于生活所有该知道的事,其实我们早就知道了。如果还要靠看书来提醒,只因我们习性太深。

手机,一种最能剥夺自由的工具,却总被宣传成“让你自由自在,随时保持联系”的好东西。没有手机的年代,一般打工仔“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出门工作老板找不到他,下班离去老板还是找不到他,现在可不同了。

里奥·巴伯塔 (Lee Babauta)的部落格“禅习惯”(Zenhabits)全是至为简单的提示,但点击率惊人,成了全球头50大最受欢迎的部落客。然后,僻居关岛的他再把部落格发展成一本小书《少做一点不会死!》(The power of less),依然是本畅销书。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教训,恰恰是我早已实行了多年的规则。

年下,关机的生活才是正常的生活

比如说“不要一整天都在打电话,应把该联络的人全数列出来,电话一次打完”。我通常会拨出30分钟的通话时间。电邮如是,一不小心,它“可是会成为生活的主宰”,所以“每天只在固定的时间收发信件”。对于上了黑莓瘾,3分钟收不到邮件就浑身不自在的人来说,这似乎有点不可思议,可是回头想一想,联络到底是为了甚么?从前是因为有事才想到要联络他人,现在却是为联络而联络。

所以我坚拒使用MSN和QQ之类的东西。常常有人和我索取联系方式,彼此交换电话电邮,再顺道问一句:“你有没有MSN,这样子会更方便些”。方便?我就不想这么方便,更何况那根本算不上是方便。且看一般人使用这类聊天工具的习惯,有事没事都要搭上几句话,谁上线了就跟谁说声Hi”,谁说自己今天不开心就要草草安慰两句问他到底怎么了。这种沟通没有多大的意义,作用就是让沟通继续下去。

工具让人异化,现代的通讯工具就是最好的例子。我们不再问它的目的何在,我们只是被它使用,让它成为自己的主人,制造出大量且有害的废话(例如八卦是非、谣言中伤)。

就算一句话都不说,但你不觉得谁上线都得通知大家一声是很无聊吗?到了最后,你的工作效率降低,休息时间大幅减少。我计算了一下,在没有使用手机之前,我每天花在电话上不多过20分钟,如今已膨胀为40分钟了。有了电邮,我每日与人联系的时间又多了1小时。如果你还使用MSN,又喜欢不停收发手机短讯,那么一天下来大概就要用掉3小时以上去和别人保持联络。一天24小时,你有多少个3小时?

李奥巴伯塔说得很简单,我们竟然都忘了:“对多数人而言,扣除花在睡眠,准备餐点与进食,交通、工作,以及处理杂务上的时数,每天其实就有那么几个小时的自由时间。请多加保护自己的时间,这是你最珍贵的资产,请务必以生命捍卫它。”

来源: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