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82|回复: 2

[转载] 人民要论:深刻把握新常态的辩证法

发表于 2016-3-4 14:17:4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战略判断。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深刻认识这个大逻辑,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深刻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本质特征、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经济形态的演化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运动过程。经济新常态也是如此,既需要实现生产力的新飞跃,也需要实现生产关系的新突破。从生产力看,经济新常态下,科技创新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产业结构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工业化进入中后期,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从生产关系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改革的目标是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体系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根本保障,也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不同于西方国家经济新常态的本质特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西方国家经济持续低迷,失业率居高不下,复苏缓慢。一些学者据此认为,西方国家经济发展进入了长期停滞的新常态。对此,无论新自由主义还是国家干预主义,都显得力不从心,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矛盾进一步暴露。与之不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特别是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既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是对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超越,能够极大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实现经济新发展,必须毫不动摇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同市场经济更好结合,绝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逻辑与历史的辩证法
  经济发展向新常态转变,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而是我国经济从量变到质变长期积累、不断发展的结果,体现了经济运行规律。改革开放以来,在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基础上,我国经济连续30多年保持近10%的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方式深刻转变。2013年,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4年,城镇化率提高到54.77%;先进制造业所占比重大幅提高,分工日益复杂,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在生产力迅猛发展的同时,我国经济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折,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现在,我国经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在迈入更高发展阶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具备坚实的物质条件和制度基础。但是,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相比,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因此,需要开辟新征程、取得新突破、迈上新台阶,促使发展更加平稳、科技更加进步、结构更加优化、体制更加完善、人民更加富裕,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可以说,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我国经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转折,体现了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的统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4 16:56:12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7 17:01:16 | 查看全部
感谢分享!楼主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