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15|回复: 2

江西发现大量古人类活动时期熊猫、剑齿象等动物化石

发表于 2016-3-4 20:24:0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新华社南昌3月3日专电(记者吴锺昊)记者从江西省萍乡市获悉,萍乡市上栗县长平乡杨家湾1号洞考古挖掘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洞内所发现的数千件哺乳动物牙齿化石,其中包括巴氏大熊猫、剑齿象等已灭绝动物的化石。
  据萍乡市博物馆馆长邹松林介绍,2014年10月,萍乡市博物馆在杨家湾洞穴发现哺乳动物化石点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两次带队前往实地调查,与萍乡博物馆一起对化石点进行发掘。
  数千件哺乳动物牙齿化石经中科院专家初步鉴定,共计6目20科40种(含未定种)。在化石数量上,野猪占绝对优势,其它常见种类还有鹿类、豪猪、黑熊、小型食肉类、鬣羚、水牛、犀牛及猴类等,而长鼻类及貘相对较少;在同时代化石点中,猴类化石最丰富,食肉类属种也更多样。灭绝种类有巴氏大熊猫、斑鬣狗、德氏狸、剑齿象及巨貘等。
  中科院专家研究分析认为,杨家湾1号洞动物化石组合与湖南道县福岩洞晚更新世的古人类化石点动物群最为接近,由此推断其也应当属于晚更新世。
  据介绍,晚更新世年代测定为126000年(±5000年)至10000年,大部分时期被冰川主宰。许多巨型动物在此期间灭绝,并且这一趋势一直持续到全新世。在晚更新世,现代人类物种淘汰了其他人类物种,人类传播的足迹到达除南极洲外的世界各大洲。
  在2015年发掘工作中,考古专家在原洞穴遗址50米开外处又开挖了另一个山洞,也发现了不少哺乳动物化石。为便于考古研究,考古人员将两个洞分别命名为“杨家湾1号洞”和“杨家湾2号洞”。这两个洞都是发育在二叠系灰岩中的溶洞,但两者不在同一个水平上,洞内堆积物也不尽相同。
  目前,两个洞穴遗址的考古发掘及研究工作还在持续进行中。专家介绍,对这两个洞穴遗址进一步发掘和研究,将为探讨晚更新世动物在此区域的演化和生存环境提供有价值的科学信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4 20:35:12 | 查看全部
对这两个洞穴遗址进一步发掘和研究,将为探讨晚更新世动物在此区域的演化和生存环境提供有价值的科学信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7 14:23:46 | 查看全部
好东西大家分享!感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