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2016年第2期《班组天地》【有一说一】组稿:能制造高铁、飞机的中国,为何造不出圆

发表于 2016-1-21 20:08:32 | 查看全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河南豫光锌业五厂  李小会
        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日益显著,尤其是以高精尖技术和人才为支撑的产业链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是难以估量的。
        作为世界制造业龙头的中国,中央提出我国要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目标。而任何行业的强化发展都离不开高精尖技术,只有掌握了行业核心技术的国家才有发言权。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世界格局的风云变幻中脱颖而出的美国,以前随后崛起的英、德、法、日等国就是不断融合、吸收、转化、创新科学技术,掌握核心而迅速崛起的诸多典型。中国造不出圆珠笔珠,正是目前处于这样一个尴尬阶段的缩影,是中国高精尖技术产业的“阵痛”和短板。李总理提出“阵痛”,不仅说明了形势急迫,更加说明了国家从战略高度去重视,敢于面对问题迎难而上,必将带动一大批高精尖技术的项目研发和人才建设,最终转化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要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 16:38:25 | 查看全部
小与大都是效益的增长点   
    追古朔今,当中国采用毛笔和钢笔书写时,其他国家的圆珠笔制造业技术已相当的成熟。当中国大量使用和研发制造圆珠笔时,其它国已掌握了圆珠笔墨水和笔头的高端技术。圆珠笔由于利润较低,中国的圆珠笔业只是小打小闹,缺乏科技人员和资金的大量投入研发。高铁和飞机制造业就不同了,它有着国家的重视,技术人员和资金的保障。就拿维修行业来说,那个单位不喜欢接大活,其一利润高,其二领导重视,其三职工出成绩。而那些小活,却往往无人问津,原因之一就是费力不讨好。造成了企业只重视大设备维修,抛弃了小产品维护,导致了企业丢掉了一大块利润。因此,我们在追求利润时,要西瓜和芝麻兼顾,它们都是效益的增长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出一片新天地。(河钢宣钢检修公司杨玉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3 16:49:27 | 查看全部
加大科研投入 找短板求发展
     在很长一段时期里,市场需求旺盛,企业依靠引进设备,引进技术,进行大投入大产出,就可以获得利润并得到发展,对科研方面投入并不重视 ,所以就造成了制笔企业造不出笔珠的现象。
     可近两年,受到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加上人们需求的升级,产能过剩的问题凸现。靠批量生产来发展的老路子走不通了,可又面临核心技术买不来的尴尬。
     要知道, 在市场新常态的情况下,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很难在市场上立足,更别说发展了。所以说,加工制造企业要针对产品中的短板问题,充分重视和加大科研投入,也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4 08:00:57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4 11:27:42 | 查看全部
从无到有,在一张白纸上描绘更好更美的图画,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各行各业发展的真实写照。从造一根火柴到一根螺钉,从生产自行车到汽车、高铁、飞机、宇宙飞船,这是中国人自立更生、奋发图强的结果。洋火、洋钉、洋油,中国人历经数十年的时光才给他们改了姓。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我们相信,圆珠笔珠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只要艰苦创业、认真做起,不浮飘、不折腾,中国制造的含金量会越来越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4 11:42:00 | 查看全部
中国能造出高铁、飞机,却造不出圆珠笔珠,是认识上有问题,在一些人的眼里,即使你能造出圆珠笔珠,可老百姓也不会对你大加赞赏。不是吗?假设不是今天参加【有一说一】的讨论,就连我自己也不会相信我国大量使用的圆珠笔的笔珠居然不是我国自己技术生产的,我想生活中有许多人会像我一样不相信。原因就是圆珠笔太普通,普通的让人们不会去记住它。可造高铁、飞机甚至更高技术的设备却不一样,它会让你一鸣惊人,难怪某某地农民花费巨资造飞机、造潜艇,可他却不去造圆珠笔珠。我想这就是我们造不出圆珠笔笔珠的原因,你说是不是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4 16:40:38 | 查看全部
国家需要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笔者了解到,1948年,中国第一支国产圆珠笔在上海丰华圆珠笔厂诞生。改革开放以后,在巨大的出口需求带动下,制笔厂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但企业散弱小、缺乏科研平台、知识产权保护不足等原因,导致行业成长“内力”不足,一直制约着制笔产业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步伐。每一个小小的偏差都会影响笔头书写的流畅度和使用寿命,笔尖的开口厚度不到0.1毫米,还要考虑到书写角度和压力,球珠与笔头、墨水沟槽位必须搭配得“天衣无缝”,加工误差不能超过0.003毫米。
圆珠笔看似简单,其实涉及到一个国家制工业的方方面面,墨水研制需要化工业支持,生产设备涉及机械设计制造能力,特殊钢材则取决于国家钢铁产业的科技水平。科技创新打破“进口依赖”困局。
实际上,万宝龙、派克等国际知名制笔企业在中国都有代工厂,这证明就工艺水平来说,目前国内一些知名企业的产品不比国外的差。但由于核心技术缺失,我们从生产加工到国际标准制定都缺乏主动权。
一个小小圆珠笔的问题,也是我国制造业很多领域都面临的问题。科技创新的步伐不能停顿,应加大投入完善产学研平台,我们的制笔技术在提升,国外也在不停进行技术更新,要坚持不懈的追赶超越。
现在虽然已经在易切削钢线材、墨水等技术实现了突破,但企业接纳新技术和设备还需要一个过程,国家必须加大新技术的推广。但拥有了先进技术和设备,要真正制造出国际一流的产品,还需要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都是中国从一个制笔大国走向制笔强国不可缺少的。(涂怀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5 16:17:22 | 查看全部
一个小小圆珠笔,大多数人都不会觉得有什么科技含量和生产难度,更不会想到今天生产圆珠笔还要依赖国外技术!用了几十年圆珠笔的我忽觉汗颜起来,我们的制造业水平就这么低吗?实现“中国制造2025”还能行吗?仔细想想,倒也不那么悲观,比圆珠笔技术含量高得多的产品我们都能生产,尤其是高精尖方面我们还是不差的!我们现在需要的就是放下身段,重视普通产品的品质提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6 21:10:27 | 查看全部
在当前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人们过多的关注是创新,缺忽略了工匠精神,然而制造圆珠笔珠需要几十道工序,需要流水线上的每一名职工精益求精,确保每一道工序不出现丝毫差错才能顺利造出珠子来,然而我们的职工没有那么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精湛的技艺。其实创新是基于工匠之上,在我们拥有了足够的技艺,才能谈得上去创新,试想如果修建一座摩天大楼,只重视高度,却忽视了地基的深度,我想这座摩天大楼也难以盖成。工匠精神就是这座大楼的地基,创新精神就是这座大楼的高度,孰轻孰重,可想而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7 20:03:01 | 查看全部
有的制笔企业开发一款新的圆珠笔后,立马引来大量的模仿者。由此可以看出,笔尖上的创新不足,首先源自市场体制机制的不完善,使企业难以借助政府的公共服务享受透明型担保。如知识产权等法律体系的不完善,让创新带有了本不应有的“公地悲剧”,失去了对创新应有的激励,既抬高了创新的成本,又影响了企业的创新激情。

  其次,缺乏有效的防护型保障等公共服务支持,使企业的创新风险难以找到应有的防护垫。创新是一个充满偶然性的高风险投资,失败的投资率相对较高,中国在航天、核电等高尖领域的成功,得益于举国体制内生所衍生的容错试错机制的庇护。然而,这种容错试错的机制,却并未在市场和民生领域得到支持。因为诸如笔尖上的创新等,并不会直接体现国家实力,自然也不可能被纳入到863科研项目中。

  不仅如此,在构建和设计市场制度、机制时,也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市场竞争的合理呵护。如先行的《反垄断法》尚未有效识别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的边界;《企业破产法》不完善,尤其是至今中国尚无个人破产法。

  现有的金融体系无法有效支持企业的市场创新。在金融创新方面,国内监管部门对创新的容错试错度并不高,为防范管控失范风险而对金融创新多体现出草木皆兵的心态。这使金融分工市场化难以有效推进,并导致风险投资尤其是创投市场建设知易行难,进而致使诸如笔尖上的市场创新得不到稳定、专业金融服务支持,如创业板和现有的创投基金等,更多是分食创新成果的投机式秃鹫,很难与创业者结成同生共死的同盟,这客观上牵制了市场主体的创新动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