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57|回复: 9

“五型班组”——班组建设的新标杆2

发表于 2016-3-7 08:12:0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创建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

  2005年年底,辽宁省总工会开了以班组建设为主题的经验交流会,目的是进一步统一思想、理清思路,解决班组建设中的思想障碍。

  “这个障碍”,于部长解释,主要就是班组建设原本是行政一级组织的事情,工会出手来抓这个工作是不是与行政工作有交叉,有冲突?通过这个经验交流会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是在抓班组建设上,行政有行政的角度,工会有工会的角度。工会的角度就是从班组搞“五型建设”活动入手,这个活动是一个群众性的活动,它不是一种行政指挥,它是一种奋斗目标性质的。它不像行政抓班组,班组不好配班长,班组质量不行上设备,它是一种精神上的、一种文化上的建设。全省思想统一后,“五型班组”建设的步伐更加坚定。

  创建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

  于部长始终强调的是,创建“五型班组”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

  他说,创建“五型班组”光靠工会一家是不行的,这个工作首先要求党政重视,高度认识这项工作,把这项工作摆在企业可持续发展、摆在企业增强竞争力、摆在企业向现代化迈进这样一个环节上来认识,才能更好的抓出成效。

  党政各有关部门还要通力合作,牵涉到一些涉及班组建设的要求都要和班组建设紧紧地捆在一起,然后由工会来运作,格局应该是党政重视,各部门参与,工会运作这样一个体制。

  通过创建活动的展开,全省工会组织甚至一些行政组织对加强班组建设的认识得到了统一,得到了认可。行政组织认为工会抓班组建设对企业发展起到了一个助推作用。从工会本身来说,抓班组建设也是工会落实“十一五”规划服务大局的载体,为职工建功立业搭建一个很好的平台。

  创建的着力点要放在企业里

  最重点的环节

  “五型班组”建设的着力点应该放在企业,放在企业最重点的那个工作环节上,企业的重点就是创建的重点。于部长如是说。

  各自企业的侧重点不同,有重点关注安全的,有重点关注产品质量的,要因地制宜,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辽宁省的企业综合来看,创建活动具有普遍性的重点,一是要配一个好班长,班组长要明确责任,能带好队伍,以身作则,最重要的是要把这一班人团结起来。其次是要有一个健全的制度、以及一个和谐的团队和一个高技能的队伍。

  下一步创建以规范为主

  谈起下一步的工作部署,于部长指出,5月份以后省总工会将联合省有关经济工作主管部门对全省的班组搞一个调研,争取与有关的部门联合下发一个文件。这个文件主要是对班组建设进行一些规范性的要求,提出一些政策性的意见,包括怎么建立制度、如何选配班组长、怎样对班组进行升级管理、升级竞赛、考核等等。总之,要让工人们在创建“五型班组”的活动中,既能“看得见”,又能“摸得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7 08:12:15 | 查看全部
创建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7 08:12:28 | 查看全部
“五型班组”建设的着力点应该放在企业,放在企业最重点的那个工作环节上,企业的重点就是创建的重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7 08:12:59 | 查看全部
要让工人们在创建“五型班组”的活动中,既能“看得见”,又能“摸得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7 08:13:22 | 查看全部

Re:“五型班组”——班组建设的新标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7 08:13:29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9 17:30:34 | 查看全部
好东西大家分享!楼主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9 17:45:43 | 查看全部

回 6楼(屈联西) 的帖子


老师回帖辛苦了,感谢支持,谢谢给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9 17:45:54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9 17:46:07 | 查看全部

老师回帖辛苦了,感谢支持,谢谢给力!!!

   t01d56198fd212a5cb8.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