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69|回复: 0

[社会] 网络民声栏目连年问鼎新闻奖说明什么?

发表于 2009-11-10 20:10:5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杨  佳


  2006年开始,网络媒体新闻作品正式纳入中国新闻奖评奖范围,每年都有1-2个网络新闻专栏获颁“中国新闻名专栏”称号。今年获得此项荣誉的,分别是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栏目,以及胶东在线《网上民声》,这是继2008年红网《百姓呼声》摘得桂冠之后,侧重网民互动、传递社情民意类的网络新闻栏目再次问鼎全国优秀作品最高奖。

  胶东在线《网上民声》立足烟台一市,红网《百姓呼声》立足湖南全省,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则利用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优势,站在全国高度,为全国60多位书记省长,近千位副省、地市级党政正职官员,及1000多位县委书记分别开通专属留言页面,供网友随时随地以留言方式向各地各级领导干部反映情况和问题。可以说,这三家立足互联网的“中国新闻名专栏”呈现出了不同的视角与工作重点,却凸显着共同的价值判断与媒体关注——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互动性,把话筒交给老百姓,搭建网络平台,通达社情民意。

  在烟台,群众通过胶东在线《网上民声》反映问题的回复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参与交流的部门几乎涵盖全市所有政府部门及中央、省属驻烟的热点“窗口”单位;而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迄今为止仅公开回应网友,落实百姓意见建议的省委书记、省长就已有37位,地市级领导干部90多位,还有大量各地领导干部在“潜水”中默默关注着留言板上的网民新帖。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今年年初透露,他每天早起打开电脑后先逛逛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看看新留言,这是一项持续已久的习惯,遇到亟需解决的网民问题,他会当场打印,直接交办。

  有福气的不仅仅是贵州网民,互联网早已让我们全体大众告别了“人微言轻”的时代,而不断赋予“草根”声音以力量的,乃是整个国家对互联网传递社情民意的重视。党的十七大报告不仅明确要求“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而且还强调“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6月考察人民日报社,同网民在线交流时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在11月8日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第十届长江韬奋奖、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颁奖报告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更明确重申:中国新闻工作者要切实担负起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做好舆论监督等基本职责,不断提高运用新兴媒体的能力。

  普通老百姓从缺少表达渠道,到敢于说话,再到说完能有党政领导关注回应——百姓心声直达地方最高决策层,在今日中国已成常态。网络媒体搭台,官员百姓对话,从红网、胶东在线扎根本地的尝试探索,到人民网脉系遍铺全国的《地方领导留言板》,有党和国家对民众通过网络参政议政的重视与肯定,有千千万万老百姓对这一平台的信任与青睐,网络民声栏目之所以连年问鼎中国新闻奖,乃是因为他们一直推动着中国政治民主的脚步,不断向前迈进,而这,正是网络媒体于当今时代的责任与担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