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57|回复: 0

蔡昉:以人为本理念是人口政策调整的最大动力

发表于 2016-3-10 22:59:2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编者按:作为今年两会的热点之一,“全面放开二胎”的人口政策备受关注。关于这个“全面放开二胎”的政策是怎么样制定和出台?已经全面开放二胎,但为何许多家庭确不敢生?“计划生育”的人口政策,在我们国家的发展的进程中,承担了一种什么样的角色呢?为此,求是网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为我们详细解读人口政策出台背后的故事及面临的问题。
   
    “全面二胎”政策的研究过程
     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和生两个孩子的政策,本身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政策,也有很强的背景在里面。1980年,中共中央发表了《关于控制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即著名的“9.25”公开信。指出,除了在人口稀少的少数民族地区以外,要普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以便把人口增长率尽快控制住。鉴于当时对人口和资源环境、社会保证和就业机会的对比,为加快实现人均收入的提高而制定了“计划生育”的人口政策。其实,在当时出台的政策中早已提到,到30年以后,当我们的人口压力没有那么大时就可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因此可以看到,在30年后,的确发生了当年预期到的变化。   
    在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我们发现,人口出生率已经开始变得非常低。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劳动年龄人口增长到了最高点并就开始出现负增长了。社会出现了“未富先老”的现象,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现象,出现了人口生育率过低的现象。因此,按照当年中央“取信于民、以人为本”的理念,还有社会各界对于第二个孩子,第二次生育的的呼声。“全面放开二胎”的政策就呼之欲出了。所以说,党中央“以人为本,取信于民”这一理念,是决定这个政策调整的最大动力。   
    同时,在“全面二胎政策”还没有出台的时候,我们国家已经开始为这侧人口政策做铺垫。例如实行了很久的“双独”政策,就是夫妻二人若都是独生子女的,就可以要两个孩子。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单独二孩”政策,一对夫妻一方是独生子女,也可以要两个孩子,这个人口政策去年也开始普遍的推行。在以上的人口政策的铺垫下,中央五中全会决定了普遍的“二孩政策”,从2016年开始,开放实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
   
    “全面二胎”政策的落实为何遇阻
    对于要不要生第二个孩子,社会是存在纠结的。其实这种纠结也是一个全世界都能看到的普遍的现象,我们也可以把它称为“成长的烦恼”。当收入非常低的时候,人们反而不会觉得生育孩子的成本会很高。但是,现在人们的收入水平普遍提高,就业机会大大加多,社会更加进步。所以,对于生养一个孩子,公众追求的不单单停留在健康发展,而是更加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未来的发展等等。在收入水平高的国家,生育率普遍很低。这不仅仅是中国人口政策出台所遇到的问题,更是全世界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共同问题。   
    其次,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这个阶段上再来说“养孩成本”的问题。首先,孩子是一个家庭的“私人产品”,的确是需要很多成本去养育,也的确需要靠我们的高收入去支撑。但与此同时,孩子的人力资本的提高,比如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是有社会效益的。假设所有人的受教育程度都很高的话,社会也将受益,不仅仅是家庭自身的受益,也将带来社会的进步。因此再来说孩子高支出,是会带来社会公益性效益的,而这种社会效益,甚至是远远高于家庭所得到的收益。   
    最后,认为养育孩子的成本太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说我国的公共支出和付费没有足够的支出,或者没有均等的支出。比如义务教育,在城乡之间还有差距,在地区之间也存在着差距。那么,当国家的公共支出达到了均衡,缩小了这个差距后,人们对孩子的直接支出也会有所下降。所以,在部署“全面二胎”政策的同时,也提到了教育和教育质量等等各个方面也将做新的安排;妇幼保健,产科病房、病床的增加等等方面,也要得到充分的保障。这些终究都是有利于降低养孩子的成本。   
    所以,在这样的人口政策出台后,政府是希望符合政策的人都能够参与进来。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增加公共支出成本,也是政府应尽的责任。
   
    人口政策的调整是出于国情的考虑
    我们不能用今天政策的调整,去否定过去的政策。在某种程度上,今天我们对于政策的调整,正基于相同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就是在当年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基础上完成的。   
    当然,在国际上是有一些批评,但是也有很多的称赞。许多国际组织,包括联合国,把我国的政策调整,作为一种发展中国家的经验用做参考。因为,在特定的发展阶段上,所面临的困难是不一样的。我们举个例子,1978年刚刚要改革开放,那个时候的人均GDP中国只有150美元。150美元是什么概念呢?后来世界银行有个划分标准,一千美元以下的人均GDP,都是低收入国家。而我国的150美元的人均GDP是低于许多非洲的国家。今天,我国的人均GDP已经是7800美元,所以想一想,那个时候处在阶段,跟今天是完全不一样。而且,那个时候还有很多就业是不能够满足的。所以,在那个时候,号召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孩子,到后来形成了比较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是符合当时的国情的。   
    说到人权,有一句话不得不提,发展是最大的人权。在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制定了我国“三步走”战略,让中国人民逐渐富裕起来。试想,在某种程度上,当时如果没有人口做保障的话,我们也不会有那么快的经济发展,和那么快的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所以,不管是当初制定的的“计划生育”政策,还是现在的“开放二胎”的政策,都是体现了我们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始终都是从当时的我们国家的国情出发。
来源:求实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