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26|回复: 0

中国该为智能化竞争做些什么

发表于 2016-3-14 06:58:5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从传统互联网到智能的万物互联,人工智能、大数据、深度学习、高性能计算,促使IOT向智能化转化。过去一年,我在欧美日考察时发现,智能化正是当下硅谷乃至世界的主要创新方向。在国内,这个潮流也初现端倪。但是,智能化的创新创业,比移动互联网有更高的门槛。它需要有技术和研究的基础,在大公司的巨额研发投入之外,更多的创新是Lab to Market(催生智能化创新的有效途径)的转化。我们应该认识这个规律,主动推动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商业化,抓住智能化的大机遇。
    更简单、更快捷和更便宜是过去人们对移动互联网的主要认知。然而,智能化却是一场革命。它赋予人们“更强的自我”——不论人机交互、生物感知、空气触觉、生命基因还是智能环境等,都是人类智慧和能力的外延。人需要增强什么能力,智能化就会催生什么样的技术。无人驾驶汽车带来更方便安全的交通、外骨骼机器人让残疾人重获行走能力、VR/AR为用户提供更多身临其境实时交互的场景,智能化将加强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连接。
    智能化,这是技术创新转为实践最好的时代。然而,不少顶尖的创新创意往往还沉淀于重点高校和国家科研单位。众多科研成果受制于各种原因,在申报成果或者发表论文后,只能停留于实验室里,无法投入使用,也没有机会造福大众。
    近日,国务院印发的《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让法> 若干规定》明确,对于科技成果转化中作出主要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总额中不低于50%的比例,比此前规定明显提高。国家开始对科研成果转化政策进行优化,这是符合智能化创业趋势的。但是,我们要看到差距,美国的不少大学对研究成果商业化,成立公司时对股权并没有过多约束,成果持有机构一般只收取一些费用或者只占个位数的股权比例。
    我认为,在Lab to Market 的转化上,要有更大的空间。尤其对于掌握科技成果又有勇气创业的人员,国家可以考虑给予更多的支持政策。比如,在核心成果转化的公司,给予创业者更高的股权激励;或设立市场化专项投资基金,专门投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智能化技术商业应用;还可以让企业与科研院所共建“Lab”,让市场化的优胜劣汰机制更好地浸润科研技术实验室。

本篇文章来源于: 中国科技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