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1|回复: 1

[深圳新闻] 晚报评:拥抱一个消费价值重估的新时代

发表于 2016-3-15 17:09:1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商业企业必须认识到一个基本事实,即不尊重消费者等于商业自杀行为。如果没有与消费者荣辱与共的商业精神,任何企业都可能倏忽之间泯然于市场。只有从内心深处尊重消费权利,敬畏消费价值,我们才能开启一个拥有无限可能的消费新时代。

  又是一年3·15,常有人慨叹,这是常年被“欺负惯了”的消费者唯一的权利狂欢日,因为大家可以将长期积累的不满与郁闷在这样一个日子集中倾泻。同时,这又是不少企业最担忧的日子,平日里对消费者维权习惯性说“不”的傲慢,在这一天可能会受到更广泛的曝光与谴责。

  然而,就企业层面而言,3·15究竟是“噩梦”还是“反省日”,也许才是最值得探讨的命题。在3·15面前,存在两种企业类型。一种是蓄意“作恶”的企业。对于此类无良企业,3·15的媒体曝光仅仅是一方面,来自监管部门的严厉惩戒才是根本,应当让如此企业彻底消失于市场,没有能力再为害公众,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实现执法零容忍。另一种则是出于主观疏忽或客观上管理存在漏洞等因素,造成对消费者权益不利的后果。相关企业需要为此承担相应责任,更要及时反省自身的不足,从而更好地优化和完善产品和服务,用更为自觉的纠错行动来践行社会责任,把3·15当成推动企业二次变革的开端。

  除了关注实体企业,我们更应把目光投注到互联网商业平台。据媒体报道,今年央视3·15晚会受到的各类消费投诉,集中在网络购物、汽车消费、手机消费等热点领域。一个高速发展的网购市场,必然会带来诸多挑战。首先是线上交易平台与线下监管之间的脱节。比如阿里巴巴去年一年,仅仅消除的假货链接就高达1.2亿个,这就需要网购平台与职能机构之间强化协作,尤其是执法力量与大数据之间的对接,形成法律制裁机制的“线上化”。

  更深层次的命题,在于对山寨产业的堵疏结合。据媒体报道,福建某地的服装、鞋帽类山寨产品曾极其泛滥,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当地有许多“三来一补”的企业,由于订单减少,造成产能过剩。加之自身品牌打造能力偏弱,山寨就成为当地企业的求存之路。

  因此,如果仅仅是简单地打压,那么山寨产业链或许只会从地上转移到地下,无法彻底根绝。而最好的应对办法,是提供当地产能的释放渠道,通过电商平台与当地政府的合作,打造一个“中国质造节”,将当地符合条件的、质量过硬的企业集体推出,并为热衷网购的年轻一代提供个性化定制,从而赢得消费者的认可。

  来源:深圳企业新闻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15 17:46:24 | 查看全部
欢迎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