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82|回复: 0

一心当好“试毒银针”——记淄川区检验检测中心食品科副科长赵文聪

发表于 2016-3-15 22:44:2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8年,近3000个日日夜夜,他没有年休假、没有午休,大部分时间都与实验室里的仪器作伴;他坚持学习,参与完成了3000多次检验任务,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成长为同行眼中的“小老师”。他就是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检验检测中心食品科副科长赵文聪。
眼前这位不善言辞的年轻人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85后,却已经成为淄川区检验检测中心的技术骨干。2015年,他带领同事们在中心从来没有做过硒检测的情况下,历时5个月,寻找到最适合淄川区土壤特点的硒检测方法,从700份样本中试验出准确数据,确定全区10个镇街道土壤达到富硒标准,为全区富硒产业开发提供了大量的准确参考数据,节省检测资金几十万元。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2008年,赵文聪从淄博职业学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毕业,进入淄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担任检验员。他从刷做完化验后用的玻璃器皿做起,一步一步开始称量、滴定、配试剂、计算,直到独立完成检验项目。认真、刻苦,这是食品科科长吕敏对他的印象。“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干,每次做完实验后,实验器皿都摆满一大桌子,都是他主动去收拾。”吕敏说。
参加工作以来,赵文聪从没有请过一次假,也从没有迟到早退过,就连宝贵的年休假也因为紧急任务而一次次泡汤。轮到他值班时,他也不会在办公室里上网、聊天、消磨时间,一定会在实验室里做研究。“我一直用一位前辈的话激励自己:别人干不了的你能干,那才叫本事。”赵文聪说。
2014年,淄川区检验检测中心成立,搬到淄川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创业园内办公。中心很多老旧设备更替,添加了新设备,检验领域也拓展到理化、微生物致病菌、重金属、食品添加剂等领域。业务一扩展,新的检验问题也不断出现。尤其是中心刚上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紫外分光光度计、智能微波消解仪等新设备,每台设备要求的温度、参数是不同的,只能不断摸索,才能知道设备最合适的运行状态。为了尽快让设备投入使用,那段时间他成了每天下班最晚的人,在专业性论坛上看帖发帖,向网友请教探讨,然后再进化验室优化试验条件,调试设备,直到最后解决问题才罢休。
在全区富硒土壤检测过程中,赵文聪查阅了大量的检验标准及文献,首先确定做硒检测的大方向是用原子荧光这台仪器,只需新购买一支仪器用的硒灯,后来经过取土样、自然阴凉处风干、过筛、加混酸消解、排酸、还原等十几个阶段的试验、对比之后,最终确定了一套适合我区土壤的检测方法。有时查到的方法比较老旧,表述很模糊,比如说样品消解后要直接上机,但他试验出来的样品比较浑浊,而仪器比较精确,贸然直接上机检测会不会对检测结果有影响?没有老师教,这样的难题都需要靠他自己摸索解决,有时一个环节需要持续几个星期反复进行十几次试验、对比。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消解阶段、还原阶段等各种难题被他一一攻克。
因为热爱 所以耐得寂寞
采访中,赵文聪还不时到色谱室里试验新安装的气质联用仪。桌子上的《气质联用操作规程》布满了他的批注和各种勾勾画画。为了给农药残留检测做准备,他已经在这台机器前操作了一个多月。农药残留检测涉及到50多种农药,需要通过仪器显示的峰值判断农残含量。但是每种农药的出峰时间是不一样的,用的色谱柱不同,升温条件不同,出峰时间和出峰效果都会千差万别,每种农药都要经过反复试验,仔细做出曲线图,以后的检测才有对照和参考。
出一项检测数据的过程非常繁琐,有时一个步骤需要反复检验达到上百遍。很多人受不了其中的枯燥和辛苦,更何况工作中经常要接触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当年同来的伙伴们,陆陆续续选择了离开,或者转行或者另谋高就,只剩他一人坚守岗位。面对一些民营机构的高薪聘请,他没有放弃自己热爱的专业。“每完成一项检测,拿到检测数据的那一瞬间,那种成就感让我觉得苦和累都非常值得,这就是喜欢吧。”赵文聪说。
为完成紧急检测任务,他曾连续几个星期不休息,加班加点已经是家常便饭。去年年底,昆仑镇宋家坊村新打了水井,村民想年前就吃上新井水,但又对水质不放心,腊月二十三,镇上送来水样检测。正常情况下,至少十个工作日才能出结果。为了不耽误村民吃水,赵文聪和他的同事们加班加点做检测,终于让村民在春节前喝上了放心水。
8年间 他从学生变成老师
“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果实,却从不要求什么报酬。”徒弟卢泽借用泰戈尔的诗这样形容赵文聪。
2014年,卢泽来到淄川区检验检测中心工作。刚开始时,他连滴定管都拿不好。赵文聪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管是中午还是周末的空闲时间,只有有空,赵文聪就手把手地给他做指导、传授经验。现在,从气相、液相、原子荧光、原子吸收到紫外分光等仪器,卢泽都能熟练使用。
对自己的同事兼老师,卢泽很是佩服。有一次中心的原子荧光光度剂在认证过程中时突然出现报数不准、数据异常的问题,同事们急的束手无策,赵文聪主动牺牲中午、晚上休息时间,查资料、问同行,终于把问题解决了,使仪器顺利通过了鉴定。
因为热爱,所以专注。工作以来,赵文聪从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除了与实验室作伴,他还学习国内外各种文献,并在网上和同行交流检测经验。刚开始在一些专业论坛上,都是他发问,别人来解答,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他帮别人解答的问题越来越多,甚至其他区县的检验机构也会经常来找他探讨工作。
今年以来,他对全区学校的饮水安全开展了检验检测,目前已检测水样160余个,确保了学校、城区居民和农村用水的饮用安全。目前,由他牵头的实验农副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正在反复试验中。“以后还是要继续认真工作,确保检验数据准确无误,当好试毒银针,让百姓喝上放心水,吃上健康食品!”赵文聪表示。
(闫盛霆 郗文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