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76|回复: 1

人民日报热点辨析:今日中国岂可“以儒代马”

发表于 2016-3-16 22:28:5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日益受到人们重视,这是件好事。但在思想文化领域也出现了“以儒代马”的论调。这种论调看似抬高了传统文化的地位,事实上曲解了马克思主义与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在现实中根本行不通。

  “以儒代马”说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一条成功经验,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利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导新的实践。其中“中国具体实际”,当然包括具体文化实际。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绵延至今从未中断过。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自然包含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容,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实践中,马克思主义正是不断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营养而不断中国化;中国传统文化则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可见,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有着天然联系,二者之间不是要不要结合的问题,而是怎样结合的问题。显然,“以儒代马”说不仅割裂了二者的天然联系,而且把二者对立起来。历史经验表明,只有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实现结合而且是正确、有效的结合,避免割裂和对立,才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以儒代马”说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局限性。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有时代性上的差异,而且有层次和本质上的区别。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意识形态领域居于指导地位。这是任何其他思想理论都不能替代的。另一方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应积极传承和弘扬其中的优秀和有益成分,充分发挥其资政育人的作用。但我们应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等制约和影响,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陈旧过时甚至已成为糟粕的东西。我们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指导下,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对中国传统文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推陈出新,才能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和现实作用,应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客观分析,既充分肯定,又不夸大,更不能试图“以儒代马”。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篇大文章,我们已经书写了光辉的篇章;但“以儒代马”等错误观点的存在表明,这篇大文章还需要排除干扰、心无旁骛地继续做好。在这个问题上,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这应成为我们做好这篇结合文章的重要指导和基本遵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2 09:30:37 | 查看全部
感谢分享!楼主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