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案例1:端上铁饭碗,反而老得快
大学成绩优异的小王,毕业后进入某国企任职。这份在旁人看来福利不错的铁饭碗,一度让小王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然而短短1年时间,枯燥刻板的工作环境,令原本意气风发的小王开始怨声载道,不是抱怨领导无能,就是抱怨同事不好好配合他。他总是觉得自己这颗金子被埋没了,做什么都提不起劲道,早没了工作的激情和兴趣。于是原本如朝阳的他,如今也开始变得暮气成成,像一朵嫣儿了的花,每日得过且过。
专家分析:倦怠症之企业睡人
据调查,人们产生职业倦怠的时间越来越短,有的人甚至工作半年到八个月就开始厌倦工作,就如同小王这样,由于80后和90后的年轻人自我意识强,心理预期得不到满足,于是工作就变成了令人厌倦但是甩又甩不掉的枷锁。加拿大著名心理大师克丽丝汀·马斯勒将职业倦怠症患者称之为“企业睡人”。职业倦怠不光影响心情,还危害身体健康,应当积极地加以调整。
案例2:重复劳动,累人心
在民政部门工作的刘女士,是一位负责给结婚证盖章的公务员。她总觉得自己的工作就像流水线上的工人,每天简单重复的劳动着,多年工作下来,职位不仅没有上升,收入也低于心理的预期。年轻时曾憧憬的成就感、创新与表现自我等都成为了泡影。她总和家人抱怨自己的工作太简单枯燥,心中萌生提早退休的念头。而为了生计,她又不得不每天去上班,什么时候可以给自己放一个长假呢?刘女士内心无比矛盾着。
专家分析:倦怠症之职业橡皮人
像刘女士这样,一边厌倦自己的工作,一边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做,最终变成一个职场橡皮人。这类的职业倦怠已变成了一个全球的常见职业心理问题。这种倦怠的情绪使员工效率下降,有调查显示,91%的人称在他的身边就有橡皮人。在医生和老师等需要付出情感的工作岗位中,橡皮人的比例很高。在许多白领以及政府公务员中间,职业倦怠也很常见,这是一种职业心理现象,是人们对工作不满的一种消极心理抵抗。虽然是一种本能的心理反应,但对个人来说还是危害不小的。
职业倦怠症也分内外因
外因:就社会而言,需要每个公民,以及政府长期不懈地努力。作为企业,要把员工当成合作的伙伴,而不是实现利润的工具。建立通畅的上下沟通机制,了解员工的内心需求,实行人性化的管理。例如流水线实行不同工种的轮换制,以最大限度地改善单一动作不断重复的工作状况;完善评比鼓励机制,给员工创造学习和提升的机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给年轻人一个施展才华和表现自我的舞台。
内因:作为个人,如果只是一味地埋怨外在条件,让人的内心长期处在疲惫状态,这样的心累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大环境难以改变,那么就应当从调整自己的认知入手防倦怠。
发布者:濮阳百姓人才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