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给孩子做的游戏
(1)动物分类
给孩子一些动物图片,让孩子把“会飞的动物”找出来,然后提问:“为什么它们会飞?”引导孩子去总结动物特征。同样的方式,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进行其他类型动物的分类,比如“水里游的”、“吃草的”、“家里养的”等。
【讲解】1岁半以后孩子的认知学习不能只简单地停留在学会动物外观形态的识别上,我们要扩大认知的深度,引导孩子把已知的动物进行分类总结,提高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2)联想训练
游戏过程中要对孩子的回答表示尊重,无论孩子回答什么,都要引导孩子自圆其说。
A.眼镜和什么有关系?为什么眼镜和眼睛有关系?
B.牙刷和什么有关系?为什么牙刷和牙有关系?牙刷还和什么有关系?
C.照相机和什么有关系?为什么照相机和胶卷有关系?照相机还与什么有关系?
D.铅笔与什么有关系?为什么铅笔和纸有关系?铅笔还与什么有关系?
E.雨伞和什么有关系?为什么雨伞和下雨有关系?雨伞还与什么有关系?
F.汽车和什么有关系?为什么汽车和公路有关系?汽车还和什么有关系?
G.太阳和什么有关系?为什么太阳和白天有关系?太阳还和什么有关系?
H.电扇和什么有关系?为什么电扇和热天有关系?电扇还和什么有关系?
以上联想训练尽可能给孩子许多因素的暗示,激发孩子一物多因素联想,从用途、功能、使用方式、事物相似性、外观形式、字面意思等多方面提示孩子联想、想象。
【讲解】联想性语言训练不仅可以促进孩子语言逻辑思维发展,而且促进孩子想象力,激发孩子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游戏里,指导者会发现孩子的思维是跳跃性的,无意的想象和联想占主要地位。孩子在游戏中会受其他孩子回答的干扰,不要马上制止,要引导孩子把话说清楚,解释之间为什么会有关系。
(3)找共同之处
您给孩子展示一些卡片,电话、电视、电吹风、电灯、电熨斗等,然后提问:“这些东西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引导孩子说出“它们都有电或它们都用电”,然后总结这些用电的东西叫电器。然后把其他名称中没有“电”字的电器产品(洗衣机、微波炉等)的卡片及一些非电器产品的卡片掺合进去,让孩子分分类(分两类即可)。分类的时候先不提示孩子哪些用电、哪些不用电。
【讲解】2岁以上的孩子对生活中的用电产品早就有感知了。游戏中我们先用名称里有电的用电产品提示孩子这些用品的共性,然后通过不提示的分类游戏考察孩子是否能够发现分类的标准,并做出正确的判断。
(4)纠正错误
您给孩子故意说错话,鼓励孩子发现问题,并指导孩子如何纠正错误。
“洗衣机比电视机能洗衣服”、“小鸟比鱼飞得高”、“冰淇淋比汽车好吃。”
【讲解】让孩子理解只有同类事物才能用来做比较,帮助孩子学会类比性描述。
(5)它们可以用来做什么?
您准备吃饭用的小碗问问孩子“小碗可以用来做什么?”引导孩子回答。对于孩子的回答您可能想象不出来会有多少答案,无论孩子说什么,您尽可能提供相关的游戏材料让孩子尝试做做看。比如,有的孩子会回答,“小碗用来敲核桃”,您可以问问宝宝是不是看见过谁这样做,然后找一个核桃让孩子自己试试。
在帮助孩子尝试并验证他们答案的时候,对于孩子的一些“无边际”的回答您不要给予嘲讽,千万不能直接否认孩子的答案,您可以这样说,“现在不行,可能以后就行了!”要鼓励孩子的积极性,这是在启发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和联想力。
您可以引导孩子提问的有“砖头、书、纸”等,最好是孩子生活中常见的事物。
【讲解】通过发散性提问启发孩子的联想力。
※相关提示
1.结合日常生活,您提问宝宝:哪些是能吃的、哪些是穿在身上的。
2.在引导孩子进行分类的时候,因为孩子存在调和性推理思维,他们的分类过程比较混乱,一会儿按照色彩分,一会儿又可能按照形状分。所以在引导孩子做分类游戏的时候,要帮助孩子建立统一的分类标准。如果是孩子自己在进行,您需要引导提问“为什么他们是一样的?”或“为什么要把它们放在一起?”启发孩子理解分类标准的固定性。
3.在和宝宝讲话的过程中增加类比性描述。比如您可以说“爸爸比妈妈长得高”等。
4.去商场购物回来以后,您可以让孩子把颜色相同的放在一起,或者是把能吃的东西放在一起等。
※致家长的话
孩子的信息接受能力是非常强的,孩子会记住偶尔听见的任何一个词汇,尽管他可能根本不理解这个词汇,但凭借当时的场景、语意和分类思想,他就会知道这个词和他知道的哪些事物应该是一样的。这就是孩子的学习,他不需要样样事事都清晰明白地理解,无须解释,他照样会明白意思。
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