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40|回复: 1

  中华文明的连续性

发表于 2016-3-20 23:49:4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读《全球通史》有感

  ■ 蒲永燕

  《全球通史》第19章的引语是伏尔泰的一句话,我觉得很适合把它用作读后感的开篇——“我们不必被中国人的成就迷住心窍,以致承认其帝国体制是有史以来最好的。”的确,以内陆为主要领土,以农业为基础社会内聚的条件下,我认为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在西方文明经历文艺复兴,工业革命之前,都可称作最优秀的,也最适合中国的。

  《滕文公》上有:“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昌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再看《左传》中襄四年,魏绛告魏悼公一句:“茫茫禹迹,华为九州,经启九道。民有寝庙,兽有茂草,各有攸处,德用不扰。”撇开原文,只单看这几句,似乎能够追朔古代先民在大荒中辛勤劳作,与天地抗争,靠着自己的智慧与勇敢,在亚洲大路上刻下一道道深深的痕迹。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的血液依旧在这片大地上流动着。

  所以,自三皇开化民智起,君主制就已经存在了,但三皇时期的历史资料过于片段了,虽然能够得知君主的存在,但不能确定其制度的执行情况;到五帝时代就不然,《五帝本纪》第一段就有帝尧“能明驯德,以亲九族。”又“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可知此时,“帝”就以知人善用,从谏如流的风貌开始成为历代儒家辅臣所朝思暮想的开明君主形象。五帝开创的事业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的开端,且这样的基本结构一直承袭到清朝,不可不说这是一种稳定的、连续的优秀政治体系了。

  说到连续性,又不得不联系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这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中华,也就是中国的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未曾中断的文明,这得益于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地域性和民族性,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非凡的创造力和巨大的凝聚力,这些力量集中表现深深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精神之中。孔儒之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极高的地位,虽然,儒学在后世被“改考”,被众文众人所推举,但不可否认的是,没有什么八代九代传孔之说,孔子之功,不可小视。当然,即使是创写了如此完整儒学体系的孔子,也不能否认儒学在后世也会有深深的祸患植根,孔子之过,暂且不提,但中华文化的内聚性和对其它民族以及其它民族文化兼收并用,求同存异的包容性,都源于儒学经典文化的熏陶,所以,即使中国曾经历少数民族的统治,也并未阻止中国文明延绵久远的政治体制,这种独特性一直流传至今,也使中华文明延续至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5 09:00:36 | 查看全部
谢谢燕子老师的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