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全年产值2300余万元,比往年增长20%;维修设备1000余万元,其中,修旧利废达280余万元……
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济三矿机厂在降本增效课题上,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作为内部市场化建设的重点单位,危机面前,这个仅有130余人的团队,提速创效“引擎”,做活“创”字文章,用活创效机制,减提之间激发各工种岗位价值能量,呈现一派大众创新、全员创效的良好氛围!
多修“三五件”
正待修复的拖辊、码放整齐的钢丝绳……走进机厂铆焊车间,工人们正三个一群、两个一组专心志致地修理着废旧设备配件。
提升效益,成本控制是关键。这个厂牢树“降成本就是增工资”的理念,遵循“能修复不投入”原则,努力在修旧利废方面做文章;厂长李言军给大家算过一笔帐:“一个皮带管卡25元,一周修复加工700个,就能省下17500元。”以此类推,每月下来,单是节省的就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一番“盘算”下来,职工们将“过日子”的精细劲儿发挥到了淋漓尽致。
废旧锚杆拉直后可以加工成短锚杆及水沟篦子;废旧钢丝绳可以加工成钢丝刷……所有的废旧材料在职工眼里都是宝贝。每天早上开工前,每班班长都会将回收来的废旧物资,清点分类,做出修复计划,再分配任务。为了将废旧物资“吃干榨尽”,隔三差五的,各车间班排长还会在副厂长李瑞的带领下,“组团”到回收队“淘宝”。
“既给矿上省了材料费,又给职工创收,同时还能提高职工的专业技能水平,一举数得。”有过多年回收队工作经验的李言军,在回收复用方面颇有心得,他经常给“淘宝行动”出谋划策。
创新“三五项”
“以前,看着回收过来的废旧钢丝绳、胶带堆放在仓库,既占地方,又浪费材料费,想想就心疼,其实将破损的切割掉,再根据需要加工就可以复用。但人工处理起来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有了这个切割机后,就不再担心处理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问题了。”在提起矿用钢丝绳胶带切割机的发明初衷,发明者之一的刘震略显局促地说。
这“尊”名为矿用钢丝绳胶带液压全自动切割机,全部利用回收修复的综掘机马达、旧角铁、旧槽钢、滚筒、液压泵站等旧材料组合而成,满足各种型号、规格矿用废旧钢丝绳胶带切割,以切割3000×160×20胶带梯子为例,每月可加工胶带梯子18000条,按照每件价值25元,仅此一项,每月即可节约成本45万元。此项发明在2015年“双创”活动展上,获得集团公司领导的高度评价。
作为鼓励,厂里对发明团队给予了重奖,同时成立专项基金,给勤于动脑、动手的创新创造者提供资金支持。一时间,技术创新在厂里蔚然成风,电工、钳工、车工各工种“草根明星”层出不穷。自制钢管内外壁除锈机,解决了钢管内外壁除锈的难题;自制钢筋梯弯曲机将钢筋梯的加工效率提高数倍;自制锚盘整型模具,每天可完成锚盘修复500个;托辊除锈装置,可实现每天修复拉直钢筋梯100多件……
调动“三五人”
人力资源调配,是机厂在“效益大战”中取胜的又一法宝。厂里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今天不努力,明天没饭吃。”在这里,想拿到票子,挣到面子,不仅要拼技术,还得拼“人品”。
2015年,机厂在全厂各个车间推行班组优化组合,设立小组施工单位,每小组由六个人组成,实行自由、平衡组合双向选择,小组内部引入竞争机制,并在工作运行过程中,不断调整。对不能适应班组的人员或班组优化出的人员,由厂部统一进行岗位再培训、再优化。
“每天我都告诫自己,再多学一点、多谦虚一点、多思考一点。”90后职工陈欣,直言很感激这种优化政策,为了不让自己被边缘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钳工技能,“重要的是学会了反醒自我,人也不再浮躁。”
“实力雄厚的班组,效率高、技术好,一天完成的任务量比其它班组能多一倍甚至更多。拿明星班组靳新生班来说,他们组的月人均收入能比排名最后的班组高出700多元。”李言军表示,班组应该怎么干,自己应该怎么办,不需要管理干部多说,看看工资单,职工心里自然有数。
为了进一步深挖岗位价值,机厂开展岗位价值评估,通过合理调整岗位人员,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理顺内部劳动组织,将优化减掉7名人员充实到电焊工和喷漆工的岗位,实现岗位的优化增值。借助市场化配置杠杆作用,班组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由分活干到主动找活干,每月加工维修任务完成量显著提高。2015年,在面临新老技工交替、技术力量薄弱、设备陈旧等诸多困难下,机厂月完成产值比往年同期提高了近10万元。(张明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