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71|回复: 1

[深圳新闻] 特报评:严打号贩子 应随时确保高压态势

发表于 2016-3-22 19:06:5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连日来,有媒体跟踪报道了本市一些大医院号贩子猖獗一事。据北大深圳医院追查发现,记者暗访时凭假姓名加价60元买到的“专家号”,是号贩子钻了就医160平台的“空子”,利用家庭成员无需实名验证功能在网上抢的号。

  一边是患者一大早上医院就被告知无号可挂,一边却是号贩子如探囊取物般轻松搞定各类“专家号”。两相对比,在让人陡增挂号难之感的同时,也对号贩子何以“神通广大”充满疑虑。事实证明,问题就出在网络预约挂号平台存在漏洞,以及相关方面监管松懈,从而使号贩子有了可乘之机。

  就医160设计的一个主账号可根据需要添加家庭成员功能,目的是让老人与未成年人可享受到互联网医疗带来的便利,因此只用提供姓名和出生年月即可成功挂号。从便利不同人群就医的角度来看,该设计并无不当;但之于防范号贩子,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bug”。而就目前的技术而言,要堵住类似的漏洞,难度并不大。比如对于一些账号短时间内频繁性挂号等异常现象,技术后台其实完全可以进行“干预”,并为相关执法部门提供线索以打击票贩子。

  平衡好网络挂号平台的便利性与安全性,在技术层面并不难实现,关键是有关方面对于号贩子的客观存在和其“钻空子”的能力是否有着足够的认识。深圳作为医疗资源相对紧张的大城市,对于号贩子的问题,无论是医院方面还是相关监管部门,都应有清醒而客观的判断,并积极主动地及时采取措施弥补漏洞、完善监管。

  高效的监管,应是随时确保高压态势,而不是一阵风的运动式执法。此方面一个颇具象征意味的细节是,各类号贩子代理挂号的广告就明目张胆地粘贴在一些医院的墙壁、卫生间等公共空间,从常识角度,很难说医院方面会对此完全不知情。而正因为这种管理上的“沉默”与“被动”,不仅给号贩子壮了胆,形成“破窗效应”,也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可小视的消极暗示——号贩子可能是被默许的,通过号贩子确实可以挂到号。这无论对于树立医方的公信,还是增强患者的就医公平感而言,都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绝不能对号贩子的猖獗行为视而不见,更不能因打击号贩子存在难度就索性听之任之。

  如果说医疗资源与就医习惯的优化难以一蹴而就,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就更应避免因监管和技术上存在漏洞而进一步加剧就医难的局面,对号贩子的打击就属此列。前不久,国家卫计委就整治号贩子回应称,将会同相关部门采取严打措施并出台方案。有关方面应该在这场治理行动中加大力度,及时补漏,严厉查处,给百姓创造便利就医、放心就医的良好环境。(朱昌俊)

  来源:深圳企业新闻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22 19:24:07 | 查看全部
欢迎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