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每年清明节前,只要身体健康、腿脚利索,年近八旬的父亲总惦记着回老家祭祖。于是,清明前夕我休假陪父亲回湘西北老家去上坟,从离开到再次回到故里,我已经有三十多年没有见故乡的山水了。正如杜甫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我又一次踏上通往家乡的土路,已是春季的湘西北,阳光灿烂,暖融融地流淌在我的身上。那层层的梯田错落有致,到处是一片郁绿的秧苗,路旁枝头的小鸟欢快地为我鸣叫,像是欢迎我们的归来,我的心在唱,我的神采跟着飞扬起来......
我曾经了解的这片土地已经有所改变,只不过泥土的气息还是那么的熟悉,走过的道路大部分变成了水泥路,只有水井依然。望着绿绿的青山我欣慰无比,过去因为没有柴烧,十里八乡的乡亲都到这里砍柴,不让就偷着砍,让山林成为“秃子”。现如今山林有了主人,国家实行封山育林奖励,加上有了煤、液化气、电等来做饭,乡亲再也不用来这里砍柴,山上的树木又茂盛起来了。
虽然我曾经在这里生活了近十年,我仍不能说也不敢说自己就是“湖南”人,因为离开让我和过去的生活有了切割,和这里的联系也被切割。作为“油二代”一出生就注定“漂泊”,父母因为忙工作,我成为六十年代初最早的“留守儿童”。先由外婆带,然后新疆、湖南两地来回折腾着上学、转学,等真正参加了工作,成为一名管道公司输油员工后,还是免不了因工作调动而“流浪”,岗位才是我的不变“根”。
清明那天,父亲和叔叔、姑姑众多亲戚一起来到祖父祖母的坟前,清除杂草,给坟培土,摆上祭品,烧纸焚香,燃放鞭炮,然后对着墓碑大人鞠躬,小孩磕头,从心底里唤起对亲人的思念。
随着祖辈的离去,加上父母以及与他们同辈的亲戚们年纪越来越大,自然而然地在慢慢减少,小辈的又都告别家乡远走打工去了,那曾经熟悉的故乡终将变成再也回不去的“他”乡。但不管我走到哪里,生活在别处,却从不曾忘记过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