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李永山卞振平
应用型高校要坚持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核心,坚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发挥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资源优势,努力培养具有远大抱负和国际视野、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拔尖创新人才。
1、发挥教学主渠道作用,构建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在切实转变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文化素质课程的建设与教学改革相结合的途径,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将文化素质教育的思想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教育教学的各环节。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创新”的培养理念,重新设计整合适应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了由人文类选修课群、新知识课群、创新创业及技能选修课群组成的文化教育模块。从课程设置的基础性、全面性、实用性、前沿性、超前性等方面入手,创新教育等学科门类,为学生搭建一个提高综合文化素质、培养创新能力所需要的知识平台。
通过开设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讲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融为一体,改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促进了学生创新性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艺术修养和实践创新能力,满足了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发挥了大学育人功能和文化传承作用,对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质量。为确保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质量,学校应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文化素质课程实行新开课试讲制度、督导组听课制度、学生评教制度、考试考核制度等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全方位进行教学监督管理,确保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质量。
3、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科交叉和融合。学校重视学科交叉和融合,强化文理互补,实现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补充。为实现“多科性、研究型、应用型”的高水平大学发展目标,不断推出改革措施,进行专业建设改革,调整学科结构、不断扩大办学规模。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专兼结合高素质教学队伍。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充分利用基地校资源,坚持资源共享、互聘教师、互认教学工作量的教师队伍建设原则,采取引进、外聘和培养的方法,建立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学队伍。安徽新华学院实施院士、名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这是安徽新华学院开展的教学改革探索之一,旨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使学生具有远大抱负和国际视野。有利于大学生从更高的学术高度、更宽的学术视野去探讨问题、研究问题,从而有利于大学生把个人的理想和国家的梦想结合起来。
5、搭建多元化的校园文化活动平台。仅以安徽新华学院为例,成立学生社团,开展社团活动,繁荣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按照人才基本素质的要求,设计并组织了社会科学型、科技学术型、文化艺术型、体育娱乐型、公共关系型和社会实践型等六种类型的学生社团100多个,社团成员达1万多人,占在校本科生总数的60%。
6、举办校园文化节。安徽新华学院组织了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大学生社团文化节、大学生文化艺术欣赏周、大学生科技节、大学生创业节、大学生创意节、大学生科普节等校园文化节日。在这些节日里,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知识竞赛、歌咏比赛、义务劳动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收到很好的效果。
7、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把精品艺术引进校园、把祖国的优秀传统艺术引进校园、把国内外高雅艺术引进校园,使学校的文化校园形成高起点、高品位、高格调的特点。近几年,中央交响乐团、中国民族乐团、中国京剧院等国家级和省市级艺术团体先后走进校园举办精彩演出,为学生欣赏高雅艺术、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和欣赏水平提供条件,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作者单位:安徽新华学院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中心)
来源:通辽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