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92|回复: 0

淄川区双杨镇:土中掘金发展都市农业

发表于 2016-3-25 21:41:0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3月25日,来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双杨镇法家村的淄博大自然生态采摘园,记者看到现代化温室大棚里春意盎然、瓜果飘香,草莓、黄瓜、茄子、火龙果等果蔬品种应有尽有,俨然一个百果园。“一到周六日,这里就人气爆棚。我们的草莓价格比市场上高出好几倍,还是供不应求!”法家村书记宋锡峰说。
成立于2012年6月的淄博大自然农业发展公司,先后流转土地600余亩,高标准建设 40余个冬暖大棚,分别种植草莓、蓝莓、西瓜、猕猴桃、樱桃、雪梨等20余种无公害果蔬产品,一年四季花果飘香,可供游客采摘观光。靠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都市农业,这儿已形成一条集秸秆制沼、果蔬种植、观光采摘、黄粉虫养殖、休闲餐饮等于一体的循环农业产业链。先后邀请以色列、日本、罗马尼亚等多位农业专家走进园区,进行种植、养殖技术指导,用沼液沼渣、有机肥料生产的优质农产品价格高出市场价3至5倍,仍然供不应求。
淄博大自然生态采摘园是近年来双杨镇蓬勃发展的都市农业园区的一个缩影。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将“农业现代化”写入文件标题,而都市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形式。双杨镇地处淄川与张店两区之间,素有“吨粮镇”之称,利用近郊优势,大力推进传统农业转型发展,走出了一条以都市农业助推城镇化发展、优化乡村环境、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成功之路。
目前全镇19000亩耕地,已流转土地5000余亩,5个村实现整体流转,初步形成了“农业规模化”的新优势。
“三绿工程”打造绿色屏障
在双杨镇赵瓦村村南,一朵朵白色辛夷花开的正旺,让人感受到浓烈的春日气息。周边400余亩的土地上,北京东方园林生态股份有限公司充分利用赵瓦村的空闲地和村民自留地,投资兴建了高档园林用苗基地,发展绿色生态都市悠闲游项目。在这个基地里,有国槐、丁香等常见树种,也有树龄30年的辛夷树、国家二级保护树种元宝枫。16个树种、2万多株树苗为赵瓦村打造了一道天然绿色屏障。
双杨镇是重工业镇,近年来,该镇组织实施绿色基地、绿色家园、绿色长廊“三绿工程”,在镇西部打造万亩苗木基地,在镇东部打造万亩核桃基地,发展中高档园林景观用苗木,带动当地村民的就业,更重要的是为优化全镇环境增添肺动力。2015年,该镇依托张博路附线建设苗木带,新增苗圃1200亩,全镇苗圃总面积达到5600亩。在镇东部山区旱田以藏梓村为辐射建立万亩核桃基地,现已种植2000余亩。占地800余亩的多好生态园林累计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培育白皮松、黑松、五角枫、红叶杨等30余类品种,年可实现经营收入1500余万元。占地1000余亩的淄博品绿生态园林基地上,培育了白蜡、白皮松、金钱榆等25余类品种苗木,种植各种苗木20万株,经营收入达到600余万元。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绿治脏、以绿治乱,广泛植树、见缝插绿,努力建设绿色家园。在白沙村,小龙柏、樱花、雪松、红叶石楠等植物让村里小广场郁郁葱葱,村绿化率达到了40%。藏梓村近年来已连续种树20多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72%。同时,该镇实施沿河、沿路和环村庄、环企业、环园区“两沿三环”绿化,打造绿色长廊,栽植各类苗木50000余棵,绿化道路20公里,新增绿化面积500亩,全镇绿化覆盖率达到45%,进一步巩固提升省级绿化模范镇成果。  
乡村旅游已成气候
    一排排徽派风格的楼房新颖别致、各类花木果树遍布楼前屋后、容纳千人的文化广场上游人如织,这里是梓橦山下的藏梓村—全国首批美丽乡村、全省首批宜居村庄。
梓橦山是鲁中历史文化名山,鬼谷子曾在此授徒讲学。藏梓村依托鬼谷子文化, 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对梓橦山进行规划开发,建成了占地1500余亩的国家级三A风景区梓橦山鬼谷洞风景区,全村年收入200余万元。依托旅游产业发展,村民纷纷返乡到景区打工或办起了农家乐。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观念的更新和有机农产品的试种成功,法家村书记宋锡峰从中看到机遇,依托秸秆沼气工程,在法家村发展乡村旅游。利用沼渣和废弃物作为有机肥料,施种于采摘园,建成高标准蔬菜大棚100亩、草莓大棚120亩、连栋棚20亩,有效节约成本,实现生态循环,走出了一条富民的乡村旅游之路。
大屯村村民高广自2012年10月流转土地300亩,利用地处城郊的优势,先后种植土豆、中药、苹果、核桃、桃等。投资新上的甜瓜、西瓜、草莓大棚吸引了一批批城市居民前来采摘。“一亩地挣好几万元,发展都市农业,不出地头就能赚钱!”高广高兴地说。
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
大自然采摘园内,69岁的村民高名义正在忙活着浇水。“像我这么大年纪,出去打工也没人敢用了。自从村里建了这个采摘园,流转1亩地我就净赚1500块钱,现在园里浇浇水、翻翻地,一天能挣70块钱,比以前种粮食要高出好几倍!”高名义说。
生机勃勃的都市农业促进了乡村旅游业、花卉苗木业、种植业、服务业的发展,解放了农村劳动力。法家村大自然生态园和多好生态园日均用工150人,农忙时可达到400余人,村民每天收入50元至70元不等。藏梓村大力发展经济林木种植核桃,全村1500多亩土地、山地全部栽种核桃树,专门成立了梓橦山核桃专业合作社,村民变工人,人均年收入达1万多元。
通过“公司+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实现统一种植、统一管护、统一销售,有效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保证产品质量和销路。淄博大自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15家农业合作社,投资1亿元成立全区首家农业专业合作联社——合盛农业合作联合社,年销售收入达800余万元。白沙山“农家乐”聚集了各类农家乐饭店65家,以生态观光、农家采摘、餐饮娱乐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年可创收1200万元。
土中掘金。通过发展各类都市农业,双杨镇让农民变成了领工资的“农业工人”,实现了“发展一个龙头、打造一个基地,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标。
(闫盛霆 郗文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