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香港在许多领域为深圳提供了宝贵的可借鉴的经验,乃至经由深圳而推向全国。而今,进一步实现两地优势互补,打造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也应当具有广阔的想像空间。
深圳日前出台《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为科技创新摁下了新的启动按钮。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将探索深港联合资助研发项目资金、仪器设备跨境使用方式,实现科技人员、仪器设备、财政科技资金在深港两地合理流动。
科技创新是深圳成长的驱动器。不久前公布的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明确提出,要“加快深圳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这样一种“点名”,是对深圳在科技创新领域所达到高度的肯定。但我们也应看到,从更高的坐标下来比较,深圳仍与世界一流存在差距。加强与香港的科技创新合作,是深圳弥补自身短板的重要路径。
深圳的发展与香港密不可分。长期以来,毗邻香港,是深圳有别于国内其他城市的一种身份标签。作为一个公认的国际化城市,香港在许多领域为深圳提供了宝贵的可借鉴的经验,乃至经由深圳而推向全国。而今,进一步实现两地优势互补,打造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也应当具有广阔的想像空间。
香港聚集了全世界顶尖的科研机构项目,拥有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科研与教学水平居世界前列的大学,其开放程度很高,多年来与世界各地一流科研机构和科学家交流频繁,合作过很多成功项目。香港还建成了16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各有不同的研究重点。而与之相比,深圳科技产业基础颇为雄厚,优势产业突出,拥有大批创新创业的企业和企业家资源。两地在科技创新领域各擅胜场,若能持续协同发力,有望在全球竞争的格局下形成深港合作的乘数效应。
事实上,深港科技合作这些年来一直处于“进行时态”,比如,几年前,香港科技大学一个用纳米技术做锂电池的项目就和深圳一家公司合作,深圳一些科技公司的科研技术也会拿到香港测试。据新华社报道,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2月29日表示,创新及科技将成为深港两地未来一年的重点合作范畴。
当然,人才是科技创新合作的关键。深圳日前出台的科技新政规定,将积极争取赴港“一签多行”政策,为开展科研交流与合作提供便利化服务。这将促进科研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释放更大的创新动力。其实,去年3月,“深港资讯科技界人才交流合作和资质互认协议”就已在香港签订,意在为深港科技人才交流搭建起便捷的沟通渠道。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在吸引海外人才回国进驻深圳的同时,如何进一步鼓励、吸引更多的香港科研人才来深圳从事技术研究,对深圳来说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总之,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大有可为,空间无限。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未来若能持续打破两地在相关制度、法律方面的阻隔与桎梏,一个更加充满蓬勃活力的创新生态链将呈现在我们面前。
来源:深圳企业新闻网 |